时间:2021/11/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腹痛、腹泻、发热、有便血……

发现上述情况时

许多人都会不以为然

以为仅仅是普通胃肠炎

上个洗手间,休息一下,吃点药

没事就过去了

但是反反复复的拉肚子、腹痛

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忍不住去看医生也总是好不了

那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

这并不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普通胃肠炎

而是一种特殊的消化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组不明原因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

前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

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临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基因上易感人群对肠道共生微生物产生的过度的先天或后天免疫反应所导致的。

IBD的发病症状与病灶的部位有关

通常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和粘液血便

还有其他肠外表现

表现症状

UC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其次为便血与腹痛,中、重度UC患者通常具有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发热以及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CD患者通常没有血便,但是常有腹痛、腹泻、瘘管和肛门及肛周病变。

UC与CD患者均可有肠外表现,肠外表现可涉及各个系统,最常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口腔、眼、关节和肝胆系统。

肠外表现可出现于肠道表现之前、同时或肠道表现加重后,与疾病活动度平行的肠外表现通常在治疗原发病后缓解。

表现出来的症状

↓↓↓

皮肤、口腔表现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非特异性皮疹和口腔阿弗他溃疡。

眼部表现以巩膜炎、葡萄膜炎最为常见。

关节表现分为外周关节病和中轴关节病。外周关节病又分为I型和II型,即寡关节病和多关节病。中轴关节病表现为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

肝胆系统肠外表现有非特异性脂肪肝、胆石症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对于IBD

检查的方法有很多

在内镜技术方面,除了结肠镜外,近些年来CT小肠造影(CTE)、磁共振小肠造影(MRE)、色素和放大内镜的应用、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推广,使IBD的诊断更为准确和及时。

被诊断为IBD后

治疗方式很重要

否则不仅会在反复治疗中加重病情

还会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

治疗方式

IBD的治疗首先要掌握好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

同时还强调包括支持、对症、心理治疗及营养治疗的综合应用;对具体病例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的处理原则。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病

起病隐匿,诊断困难

多数患者从发病到确诊

需数月甚至数年

并且病情复杂,病程长

易复发,治疗花费高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吸烟、年轻时起病、

病变范围广和有肛周病变的患者,

这些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差。

温馨提示

医院消化内科提醒患者,IBD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若自行减药或停药,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东莞以往并没有

医院

很医院就诊

即使病情平稳的时候

也同样需要往返广州复诊

这无形之中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广东省炎症性肠病联盟单位揭牌仪式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为方便患者就近求医,省去远途奔波的劳累,消化内科开设了炎症性肠病门诊,并且加入了广东省炎症性肠病联盟单位。

该联盟是由广东省内各地区具有一定IBD诊疗实力的医疗单位联合组成的,通过开展IBD规范化诊治、IBD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资源和生物标本库共建共享、多中心多学科交流提高广东省IBD诊治水平。

依托联盟单位的力量,医院的治疗水平与影响力,为东莞地区的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通道与更规范的治疗。

专家推荐

余少平

职务:东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

简介:硕士学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东莞名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黏膜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常委,东莞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专业20余年,熟练掌握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消化内镜检查、治疗技术操作娴熟。在《中华消化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近10篇,WJCC杂志编委,WJG、WJGE、WJGS、JMCR英文杂志审稿人,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市重点项目1项,获科技进步奖一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年及年两次分别由部、厅公派到日本、德国学习消化先进技术,主攻方向为结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治和预防。

专家推荐

林晓东

科室:东莞医院消化内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简介:从事消化内科专业10多年,年曾医院进修十二指肠镜6个月,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第一作者)8篇,参与SCI6篇(第一作者1篇)。专长于各种消化疾病的诊治,特别是炎症性肠病的诊治,与医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在消化内镜方面如超声内镜、消化道出血止血、消化道肿物切除(巨大息肉切除、粘膜下切除,肿瘤粘膜上剥离术等)等有较高造诣。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