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黄泛区的成因、范围及危害——黄河故事(二)

理根生整理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这首无名诗是对黄河水泛滥过后所形成的“黄泛区”的真实情况描述。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国民党制造的惨绝人寰的“花园口决堤”事件。年,蒋介石下令扒决郑州北侧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阻滞侵华日军,结果造成豫、皖、苏3省44个县市受淹,受灾人口万,死亡人口上百万。富饶的豫皖苏平原成为连年灾荒的黄泛区,波及面积达平方公里,数百万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就是这场劫难后黄泛区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最早引用)①

从古至今如何划分广义的“黄泛区”和狭义的“黄泛区”。“黄泛区”究竟有多大,它的成因和范围如何界定,这还得从黄河的源头说起。

“黄河”一词的由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个地貌单元、三级地形阶梯,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全长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大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在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时,挟带了大量泥沙,因而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大河。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就曾用“浊河”来称呼黄河,到了唐朝正式称为“黄河”。

黄河多次改道。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入渤海;最南的经淮河,入黄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据统计,在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人为决口16次。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在黄河洪水泛滥淹没的区域,统称“黄泛区”。

“黄泛区”范围界定。广义的“黄泛区”包括(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和年6月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形成豫东、皖北、苏北三省地区“黄泛区”。狭义的“黄泛区”特指年6月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形成的黄水受灾严重的豫东西华、扶沟两县,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黄河救灾基金支持下,年经国务院黄泛区复兴委员会筹建的国营黄泛区农场。

广义的“黄泛区”,指的是历史上会受到黄河泛滥影响的区域。这是一个以荥阳台地为起点,向东北和东南方向延伸的扇形地区。在东南方向,黄泛区的边界穿越河南中部、淮河干流,直抵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北麓,覆盖整个淮河中下游流域;在东北方向,黄河在历史上最北端的出海口,位于天津市的东部。这意味着包括: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这条太行山东麓城市带以东地区,历史上都曾经受过黄河的直接影响。

这要从年前的大禹治水说起,这是华夏先民、中华民族也是人类第一次对以黄河为核心的华北平原水系进行治理的先河。从历史传说、演绎故事中,可以看到整个治理工作的地理脉络还是十分清晰的。具体来说,以大禹为代表的华夏先民,对黄河在山东丘陵以西、以北的河道做了一个疏导工作,设立一个范围可控的泄洪区暨黄泛区。这个黄泛区的西界被称之为“禹贡黄河”,正是它保障了沿太行山东麓城市带的安全;南界则控制在山东半岛的北缘,今黄河河道之北在这样一个喇叭形的区域里,这些黄河下游支黄河拥有多条可供选择的入海河道,比如滹沱河下游线被统称为“九河”。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些黄河下游多条分支的存在,“河”这个原本专属于黄河的专有名称,才开始被作为后缀(比如徒骇河)用在每一条黄河下支的名称中,并进而取代“水”成为一个通用名。“九河”只是泛指,并不是说一定只有九条河道。在“水”还是河流通用名时,在这一区域以“河”为后缀的水道多达十余条(如易水、卫河、海河、漳河)。这样一个最终以渤海为出口的黄泛区,我们可以称之为“北黄泛区”,而向南向受黄河影响的区域,则可称之为“南黄泛区”。合起来即是广义的“黄泛区”。狭义的“黄泛区”专指“南黄泛区”(年6月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淹没的豫、皖、苏三省区域)

广义的“黄泛区”图

因为夏朝的政治中心和统治区域主要在中州、中原。从地缘结构上看,大禹治水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中原的安全。在禹贡九州的设计中,豫州因其居于九州之中的位置,又被称之为“中州”,其在地理上的设定为大河之南。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中原”的概念虽然已经扩张到了部分黄河以北地区,但仍然会以“河南”为标签。将黄河泛滥的区域,疏导、固定到北黄泛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居于天下之中的“中州”,不再遭受灭顶之灾。

控制这个枢纽板块的族群,亦可以此为基地向河北、山东、江淮地区辐射影响力。有鉴于此,大禹在完成治水功业之后,由他的儿子启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说法,最起码在地缘政治角度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夏启结束了禅让制,开启(确立)了世袭制,从此天下进入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由此也开始了我国长达两千多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帝制。

在大禹所疏导的下游分支中,最西侧以今天津为出海口的这支属于干流,被后世标定为禹贡黄河。这也是为什么,民间一直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之说;最南端的一支则是位于今天黄河下流河道之北的“徒骇河”(源头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瓦屋头镇同智营。徒骇河属于海河流域,位于黄河下游北岸,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从西南向北呈窄长带状)。这样一片禹贡黄河以东、徒骇河以北的北黄泛区定位已经形成,用一个很简单明了的地理名词来进行覆盖,它就是“河间”。应该说,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大禹所设计的方案是最为可行的。此后年间,黄河都是在河间地区入海。期间虽有几次小规模的向南分流事件,但都很快拔乱反正。

黄河南受黄河影响的区域,则可称之为“南黄泛区”。公元年,黄泛区的概念开始出现历史性的南移。这一年冬天,在前一年被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并失去两位皇帝的宋王朝,决定弃守中原退入长江流域偏安。为了阻滞金军南下,黄河南岸的堤坝被扒开,这条大河的流向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开启了长达余年的“夺淮入海”历史。一直到公元年,黄河方因在河南兰考境内向北决口,改道现在的路线重回渤海。事实上,“以兵挡水”这一幕在历史上曾经多次上演。遭受这一影响的南北黄泛区都曾经历过。

黄河水患,既有天灾,亦有人祸。在封建社会战争和军阀混战时期,人为因素导致的黄河决口多达16次。

1.战国时,七国争雄,决黄河成为战争手段。公元前年,秦军决黄河水攻魏。公元前年,秦将王贲攻魏都城连日不下,遂引黄河水灌大梁(今开封),魏王出降,魏国亡。

2.五代时,政权更换频繁,人为的黄河水灾更是空前,公元年,朱温决河堤,分河道为二,夹滑州城今(滑县)东流,散漫千余里。朱温与主要敌手李克用隔黄河对阵,征战30多年,朱温三次决河水对付李克用,造成一次次人为水灾。后梁末帝(朱温之子)贞明四年(年),梁将谢彦章为阻李克用的唐兵,决河堤,大水弥漫曹濮二州。末帝龙德三年(年),梁将段凝又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决黄河口。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年),滑州黄河大堤再次决口,大水漫溢汴、曹、单、濮、郓五州,这次河决,大水环绕云州城西南的梁山,成为著名的梁山泊,即宋江起义的根据地所在水浒。

3.南宋初年,杜充继宗泽之后担任了汴京(开封)留守,杜充是个昏庸残暴的人,尽废宗泽生前的防务,为金兵再次南下留下了破绽。宋高宗建炎二年(年)秋,金兵从山东、河南、陕西三路南犯,“是冬,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从此,开始了黄河长期南泛入淮的时期,直到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黄河才慢慢恢复了由山东入海的局面。

4.明朝后期,李自成起义(——年),年为攻占开封府掘河水淹围兵开封府未果,年李自成农民军还是从西而来,再次引水灌破开封城,城内居民“百不一二”,再次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开封城,城摞城。”古城开封,千百年来因黄河溃决而数次被淹,今日的黄河河床,高出开封地面十余米。在开封城的地下3米至12米处,叠压着6座城池,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和1座中原重镇,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唐汴州城、五代及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层层叠压的6座古城,见证了数千年来黄河水患给黄河流域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②(引自《求是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在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年。

6.抗日战争时期,年,日军战徐州后,调集南北两个战场的兵力,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力夺郑州,使平汉、津浦、陇海三线沟通,造成汇攻武汉的有利形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日军西进,竟于6月12日炸开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也改道向南,经过淮河入海。淹没了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的40多个县,使千里沃野顿成一片荒凉的“黄泛区”,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和留下无穷的后患。直到年黄河才重归故道。这是“南黄泛区”,也是铭记在豫皖苏三省人民心中的黄泛区

为阻止日军西侵郑州,蒋介石命令程潜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以阻隔日军。黄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这件事情也是中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的黄河河道变迁。当时花园口决口,导致了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也导致了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百姓遭受苦难。

黄泛区,一个苦难的代名词,一个曾滋生了杂草,又滋生了故园重生梦想的地方,多年来,黄河与河南纠缠不清,河南郑州花园口与黄泛区连绵一起,三者的交集,正是中原这个人口大省新历史的浓缩,黄泛区的影响很大,泛滥成灾,给当时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当时地区的发展,“黄泛区”的历史发生在中华民族最悲惨的时刻,是中华民族被逼到绝境之后,生生从自己身上割下来的一块血肉,这是百万“黄泛区”人民拿血肉换来的,这是千万“黄泛区”人民拿自己的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忍饥挨饿换来的,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应该永远记住的疤痕和切肤之痛。这是用黄泛区老百姓的命、用黄河这个母亲河的洪水,去拖住敌人的刺刀、大炮和坦克的进攻。

豫皖苏“黄泛区”范围,蒋介石在河南郑州黄河花园口制造决堤事件后,在西起平汉线、东至津浦线、北起陇海线、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所形成的黄河泛区。一般认为,黄泛区涉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及江苏北部的44个县级城市。黄河下游故道逐渐干涸,黄河水全部从花园口下泄,黄河彻底改道。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新黄河滚来滚去,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

年后的黄泛区

黄河水阻挡日军进攻

年6月9日,花园口决堤后,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的黄泛区。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使黄泛区当场死亡计89万人口,受灾面积平方公里,受灾人口万以上,冲毁万民房、淹没近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这次洪灾,豫、皖、苏三省共有万人背井离乡。4年后,黄泛区又遭遇年河南饥荒。黄河水整整泛滥了8年,直至年底年初才“黄河归故”。

黄泛区群众在经历常年的灾荒打击后,其思想观念中某些方面的传统和变异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长期影响着黄泛区农民不同时期的生存行为和生存方式。李准小说《黄河东流去》基于小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北京电影制片厂年摄制,著名导演谢铁骊、陈怀皑执导电影《大河奔流》,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等影视艺术或反映黄河决口带来的灾难或聚焦年河南大饥荒历史焦点。

黄河决口

黄泛区灾害。当年的洪灾造成的黄泛区至今留在河南人民和黄河儿女的记忆里,让这豫皖苏三个地区的世世代代人民及其子孙后代都不会忘记。

中牟灾民回忆。民国年6月9日,距中牟不足20公里的黄河花园口大堤溃决,眨眼之间,“黄河之水天上来”,让毫无防备的中牟百姓无处躲藏。河水伴着大雨快速推进,两天之内便袭淹了中牟全境。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下泄,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向豫东南流去,从此在黄淮之间形成了大片黄泛区。年6月23日出版的《大公报》记述了当时的中牟景象:“县城西北十余里的沙窝地方(今天中牟县白沙镇),集有难民余人,十数日以来,树皮草根已食之将罄,幸派3人求救,否则,再有二三日,恐全饿死矣!”

据档案记载:“11日,黄水猛涨,赵口口门出水;次日,中牟三刘寨、油坊头、七里店、王庄、关家、六堡、闹市口等村全部被洪水淹没;13日,花园口与赵口两处黄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汇合,分成三股南下,泛滥区域东西已达15公里宽。西股主流黄水至中牟入贾鲁河,南泛尉氏、扶沟、西华等县”

黄河改道,泛滥成灾,给原为富庶之区的豫东平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根据官方的统计,自年6月至年6月,河南省12个行政区的个县中,共有中牟、尉氏、西华、鄢陵、扶沟、淮阳、太康、睢县、杞县、广武(今荥阳广武镇)、郑县(今郑州)、柘城、项城、商水、开封、鹿邑、通许、洧川(今尉氏洧川镇)、沈丘、陈留(今开封陈留镇)20个县形成了黄泛区。

流离失所逃荒要饭的黄泛区人民

档案显示:数年间,“计有万亩良田被淹没,余万人伤亡,其中死亡32万多人,万人沦为灾民,房屋损失万多间。”无家可归的难民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果腹,甚至“以含毒野菜及观音土充饥,糠秕杂食反成佳肴”。

初期(-年间),大部分河水沿贾鲁河下泄,经尉氏、扶沟、西华东部和淮阳西部,再顺颍河两侧漫流入淮,称为西泛区;中期(-年间),经过两年泛流,西泛区地面淤高,河水改由淮阳向北,经太康至鹿邑之间,南泛安徽淝河沿岸,漫流入淮,称为东泛区;后期(-年间),河水东移后,日军强迫地方群众从开封朱仙镇至太康修筑防水大堤,加上河水流动不稳定,迫使水患又回到西泛区。

房倒屋塌灾民爬上泡在黄水中的屋脊

值得一提的是,1年,因尉氏和扶沟两地堤防决口,黄泛区继续向西扩展,使西华西北地区变为泽国。事实上,黄河水侵入淮河河道以后,黄泛区河道堤防就频频出事。档案记载:“泛区益广,险工迭出,每逢霪雨,一夕数惊。统计8年来,官堤民埝,大小决口,共32次,凡91处。

当年黄泛区中牟、尉氏等地一些幸存下来的村民,如今年事已高,回忆当初的恐怖情景,他们说,由于先前没得到消息,很多人对花园口决堤将信将疑,加上当时正值麦收,辛苦了一季的农民舍不得抛弃即将收获的劳动果实,更不愿意拖家带口离开故土,结果许多人因此遭难。

饿殍遍野,饥民刮树皮吃

黄泛区内黄河连年泛滥,造成百姓纷纷逃亡。档案显示:“1年8月,仅进入陕甘宁边区的就有余人,同期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仅太行、太岳两区的更多达25万余人,大约相当于全边区所有灾民的六分之一;截至1年年底,河南黄泛20个县逃亡人口约人”。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这就是劫难后黄泛区的真实写照。需要指出的是,依据相关档案,当时国民政府对黄泛区也实行了一些救济措施,但一些救助规定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使得“人民流落,哀鸿遍野,救济苍白无力”。

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泛区人民感到无比幸福。

黄泛区的复兴。年12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河南代表、时任河南省农业厅厅长的许西莲和时任豫皖苏行政公署农垦学校校长的崔玉华两位同志就黄泛区复兴问题所作的大会发发言及书面报告后,对黄泛区复兴工作高度重视,立即指示组建高规格的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尽最大努力搞好黄泛区的复兴工作。③

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运筹决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中。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翻开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下定决心带领人民,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暴虐为害的历史。

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于日理万机之中起身,来到他日夜牵挂的黄河边。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从济南泺口大坝到徐州黄河故道,从兰考东坝头到开封柳园口,从郑州邙山之顶到新乡引黄渠畔,他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面对这条母亲河,他心潮澎湃,也忧思难抚,千叮咛万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泽东同志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专程考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他还多次提出策马考察黄河的设想,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图为年10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河南郑州邙山凝望黄河。新华社发

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眼前的黄河,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一片勃勃生机。在次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豪情满怀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同时,也直指黄河的种种近忧、隐患。总书记是在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

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经过7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斗争,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亘古未有的优异的治黄答卷。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等3个方面,深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在一代代领导人的胸中奔腾激荡;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黄河也必将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科学利用让黄河真正由“害河”变成了“利河”。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节水改造,黄河流域引黄灌溉面积增长了10多倍,昔日的苦瘠之地变成了高产良田,形成了国家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入冀等引调水工程,有效缓解了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区缺水的状况,有力支撑了华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山光水浊的黄土高原迈进了山川秀美的新时代。昔日风沙、内涝、跑墒“盐碱地”外出逃荒要饭,向国家要粮,变成了今天豫东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基地“高产田”“大粮仓”。

黄泛区粮仓机械化联合收割机作业

大河奔流,岁月悠悠。国家战略将古老的母亲河焕发青春,在新时代又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要求,要抓紧开展顶层设计,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成立领导小组,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中央、省区、市县的职责任务,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黄河岁岁安澜,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生动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参考资料

①(来源:《求是》/20作者:本刊编辑部-10-:13:36“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②(引自《求是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③(《河南文史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