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产)是服务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国家大宗淡水鱼、特色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类、藻类等六大水产技术体系分别就草鱼、淡水鲈、鳜、大菱鲆、南美白对虾、牡蛎、海带等重点品种产业发展情况撰写了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养殖及捕捞情况、加工及贸易情况、市场及消费情况、技术研发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现将有关产业报告进行连载,供交流参考。

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牡蛎产业发展状况

(一)牡蛎养殖情况

01

牡蛎主产区及产量的空间分布

牡蛎,俗称海蛎子、蚝(蠔)、生蚝、蚵仔等,是一种广布性双壳贝类,目前已发现有多种,世界沿海各国几乎都有生产,产量高居贝类之首。

中国拥有丰富的牡蛎资源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悠久历史。南方沿海一些地区的先民们早在汉朝时就掌握了插竹养蚝技术,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牡蛎产量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后更是呈现出快速大幅提升的态势,年占到了全球的83.29%,年再创新高,达到.98万吨(附件1)。

中国沿海地区分布着种类多样的牡蛎种群。其中,商业化利用程度最高的是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gigas)、福建牡蛎(C.gigasangulata)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而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mea)也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图1显示了5种牡蛎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情况。图1.主要牡蛎种类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给出的数字,我们绘制了年中国牡蛎产量的空间分布图(图2)。有必要说明的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虽然没有提供河北和天津的牡蛎产量数据,但是,据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秦皇岛和天津综合实验站报告,两地均出产牡蛎。长牡蛎养殖年前后在河北省兴起,目前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万亩和1.00万吨。天津虽然没有开展规模化的人工养殖活动,但多年来野生牡蛎年上岸量大多维持在0.30万吨左右,其中的大部分作为半成品都被销往山东乳山进一步育肥。

图2.年中国牡蛎产量的空间分布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北方俗称“海蛎子”,其空间分布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江苏连云港周边海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主要养殖种类,年产量达到.11万吨,占当年全国牡蛎总产量.98万吨的24.15%。其中,山东是产量最高的省份(93.32万吨),占年全国长牡蛎产量的75.20%,辽宁以26.80万吨的产量紧随其后(21.60%),江苏的产量只有3.99万吨,仅占3.21%。福建牡蛎与长牡蛎的亲缘关系比其他牡蛎要近,两者之间能顺利杂交,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长牡蛎的南方姊妹种。长期以来,福建牡蛎一直被称为葡萄牙牡蛎(俗称“蚵仔”),主要分布在地处中国东海区的浙江、福建及粤东地区的潮间带及潮下带浅水区,是闽浙两地的主要养殖种类,也是产量最高的牡蛎。年福建牡蛎产量增加到.72万吨,在全国牡蛎总产量中占比41.20%。其中,仅福建一省的产量就高达.42万吨,占全国牡蛎总产量的36.85%,是年中国大陆以外其他所有经济体合计产量97.89万吨的2倍以上(附件1),浙江贡献了剩余的22.30万吨,其中可能还包含少量熊本牡蛎的产量(具体数字不详)。香港牡蛎,也就是南方沿海居民俗称的“白肉”、“大蚝”,主要分布在地处中国南海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在福建部分河口地区也可能见到其踪迹,是两广沿海地区的主要养殖种类,其产量仅次于福建牡蛎。年,香港牡蛎产量达到了.18万吨,在全国牡蛎总产量中占比22.21%。其中,广东(.15万吨)占比高达65.16%(其中可能包含部分粤东地区出产的福建牡蛎产量),也超过了年中国大陆以外其他所有经济体的牡蛎合计产量,广西贡献了63.61万吨(36.31%),海南的产量几近可忽略不计,只有0.39万吨。近江牡蛎,因其软体部呈暗褐色,中国南方沿海渔民因此称其为“红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河口水域。年国家贝类产业体系有关专家在黄渤海水域重新发现近江牡蛎自然种群,为保护这一宝贵资源,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会同当地政府上报山东省委省政府,得到省委书记的批示。随着高端牡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近江牡蛎养殖活动也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