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55931.html

五一假期的一天,新朋友、老支书、大哥姚灵章开车,携好友新疆地质局退休的老干部于绍义,新朋友、宜阳县实验小学西校区在职教师李俊卿,我们四人一道谒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经传经布道的书院----伊川书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传承。走进大门,迎面就看到影壁上的那副“程门立雪”的画作。

程门立雪说的是游酢、杨时虔诚拜师程颐的故事。故事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程颐、程颢为亲兄弟,同为理学大家,史称“二程”,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但弟弟程颐比哥哥程颢长寿20多年,所以二程的大多数弟子为程颐的学生,其中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有80多人,其中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被称为“程门四先生”。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程颐在宰相文彦博赠给他的伊川鸣皋镇的一处庄园上,建起了“伊皋书院”。自此,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颐此后终生在此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传道活动及其“洛学”的形成,大多是在伊皋书院完成的,故被称为“伊川先生”。“伊皋书院”现在名“伊川书院”。

游酢(—),北宋书法家、理学家。熙宁五年(年),游酢举乡贡,到京城游学,拜见程颢,程称赞他“其资可以进道”。熙宁五年(年)八月,程颢任扶沟县(今属河南省)知县,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亲传其学。元丰五年(年),游酢进士及第,任越州萧山县(今属浙江)县尉。县衙内有10年积案得不到判决,一经游酢讯问,分析案情,即予结案。元佑八年,曾为太学博士。元符二年(年)辞官隐居武夷山,潜心研究各类经史,聚徒讲学,与杨时合力,开辟八闽理学之先河。被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杨时(—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北宋熙宁九年(年)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秘书郎、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逝后被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明代时获封将乐伯。

杨时、游酢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政绩突出。但他们没有就此止步,还要继续求学,“程门立雪”,留下了千古恭敬求教、虔诚求学、尊师重教的佳话。

中国人历来注重学习。孔子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程门立雪”则更显示出了对求学的虔诚。况且,杨时、游酢“程门立雪”时,均已高中进士,已远非常人可比,仍能虚心求学,确实难能可贵。因此,游酢和杨时南归时,程颢目送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吾道南矣!”随着宋室南迁后,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游酢和杨时南归,程颢才会看到二程的理学观念“洛学”在南方发扬光大的希望。其后,“二程”四传弟子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完成了对旧儒学的改造,形成“程朱理学”,杨时和游酢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不是偶然的,与他们的虚心向学是分不开的。

因此于绍义说,此行看到“程门立雪”等典故的真谛,收获非常大,颠覆了我以前的很多认知,抽空还要再来看看。李俊卿老师说,他要用点时间把看到的、学到的好好整理一下,“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也”、“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