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练寺严村,秦汉时称洧阳城。东汉建安十年(),三国曹魏谋士郭嘉因功封洧阳亭侯,封地即今严村一带。其子孙郭奕、郭深、郭猎继承爵位,子孙后代落籍于扶沟,至元明战乱时,该村郭姓已散居各地。到明洪武元年(),严姓由西华县赤狼村迁此建村,故名严村。练寺村是个古老的集市,唐代建有莲花寺,故名莲花寺村,北宋时称陈赵岗,是陈、赵二姓建立的村庄,有露水集。至金代,村南建有慈胜寺(后称金大寺)、莲花寺等,周围共有八个寺庙相连,故名连寺,后转化成练寺。练寺陈城村,秦汉时也是洧阳故城之地,最初有闫姓居于此地,称闫太城后闫姓外迁。明崇祯年间,陈姓由杨王村迁来,原杨姓,随姥姥家改陈姓,改村名为陈城村。和尚楼村,唐代此处有一大寺院,寺内建有藏经楼,居住此地的人就以和尚楼为村名。元末明初闫姓从城闫村(即陈城村)迁来居住,今仍有闫姓77户人。王颍寨村,唐代该村处于颍河岸边,是装卸货物和行人上下的大码头。到明代一王姓妇人带领四个儿子,从练寺王村迁此开店,名王女店。因村名不雅,改为王颖店。至清代,村人为防匪患筑寨,又易名王颖寨。王颖寨自隋唐以来始终是扶沟县的南大门边界村。固城侯士庄,北宋时有侯氏来此建庄,后来侯姓发家,为一方豪绅,且乐善好施,人们尊称侯绅士,庄名即改为侯士庄。明初王姓从汴岗温楼迁来定居。姜岗和尧岗是一道岗,在唐代称岳岗,是岳姓居住的地方,岗上建有岳岗寺院。后因寺院的和尚为非作歹,被官兵剿灭寺毁。到明洪武年间,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改名姜岗。鸭岗,《水经注》载:“其水又东南,为鸭子陂,陂广十五里,余波南入甲庚沟,西注洧”,“陂者积水也”,说明鸭岗附近是一片大洼地。唐代人们在鸭子陂西边的岗上建村,故名鸭岗。据说岗上住着金姓,后迁来严姓。元末战乱,金姓、严姓外逃。明代迁来张姓和曹姓,在岗上开店,随称鸭岗店。黄甫李村,唐代有皇甫氏在此建村定居,故名皇甫村,建有寺院名皇甫寺李氏始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易名皇甫李村。自乾隆二十七年《扶沟县志》写成了黄甫李村至今。韭园太尉铺村,宋代黄太尉居住此村,建有太尉府、黄家花园、接官亭,其遗址散落于村东村西。因其位于扶沟与鄢陵的交通要道,常有客商投宿,故名太尉铺。韭园十里店村,年从十里店挖出了北魏永安二年()的《韩小文造像碑》,碑文记载“有信士佛弟子韩小文者,颍川许昌韩提里人也”,又曰“南面屈岗,北背双沟,中有韩提”。查韩小文其祖乃韩当,就是三国东吴的昭武将军,后投奔许昌曹操部,封广阳侯,居许昌以东韩提里。韩当之子韩综是韩小文之父,居韩提里无疑。根据“南面屈岗,北背双沟,中有韩提”的位置,可以断定北魏时的韩提里就是今日的十里店村。韭园后杨村,原名寺岗村(与闫集同一村名),宋代唐姓迁此居住,盖有楼房,改村名为唐楼。明朝洪武年间,杨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又改名为后杨村至今。(袁鸿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