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程少为简介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1217/8505800.html

扶沟县现有教职工名,中小学所,中小学生名。其中,高中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初中25所,小学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所,在园幼儿名。近年来,扶沟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一、强化财政保障,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是确保经费拨付,保障教师待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及金额逐年提高,年教育支出万元,年教育支出万元。基础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专帐,实行单列,及时足额拨付到各中小学校,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实行县级统一管理,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二是强化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的通知》中“继续加大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加普惠资源,改善办园条件,每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的要求,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个。投入改薄、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类资金.4万元,改造崔桥镇一中、江村镇麻里小学等所,新建改造校舍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7.8万平方米,围墙米,排水道米,大门米。投入万元,新建县高中、县二高宿舍楼和县直高中综合楼各一栋。三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栽种花木18万株,花草31万株,栽种品类达20余种。其中崔桥何营小学,江村周坞小学等5处学校被市教体局评为校园美化绿化达标学校,学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二、严格标准要求,教师队伍全面建强。一是突出抓好师德教育。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向学生及家长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开展了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师德征文评选活动;组织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完善师德民主测评办法,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考核档案。二是完善教师招聘准入。根据《扶沟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攻坚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缺编即补”的要求,及时招聘补充教师。三是持续强化学习培训。强化实施“国培”“省培”等五级培训和学历提升项目,累计培训教师2.52万人次、提升学历多人次。四是不断促进专业成长。实施青蓝工程,建立健全“名师带徒”“首席教师”工作机制,全县设置首席教师岗位27名,建设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71个,实现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

三、加强思想建设,意识阵地切实筑牢。一是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邀请了市委、县委党校讲师为全县教师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邀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常青为全县中小学校长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思想工作》报告;邀请副县长史凯歌为教体局机关同志做《坚守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讲座。同时,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系列活动,强化教育培训引导,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二是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组织县实验小学编写了高质量的小学思政课乡土教材《我的国,我的家》,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及时抓住疫情防控这一现实活教材,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管理。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好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实现以文化人,注重培育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优良传统、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科技、体育和艺术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四、改革纵深推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一是推行“四个一体化”办学,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四个一体化”,即教师一体化配备、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财务一体化结算、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同时积极探索“学区教师支教”模式,推动优秀教师定点定期到各成员小学任教,不断优化各成员学校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自年8月“四个一体化”办学在白潭镇、曹里乡试行以来,达到了学校满意、老师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今年将推广到韭园镇、练寺镇、固城乡,计划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二是实行集团化办学,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县实验小学与郑关小学、金海路小学采取“三区一校”的管理模式,一套领导班子,一种办学理念,一支教师队伍,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关镇红旗小学与回族小学、红卫小学与花园小学联姻结对,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三是实施“互联网+”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已全部接通互联网,入口带宽均达到M以上。整合国家、省市推送的优秀教学案例,挖掘县域内优秀教学资源,择优推荐到网络平台,供县域内各中小学选择使用。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2.0示范县,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继续创建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智慧教育示范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特别是疫情防控时期,全县教育系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迅速编制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整合平台、汇集资源,除依托国家网络云课堂及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外,充分利用“钉钉”“YY”等多种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辅导、讨论、答疑等活动,疫情期间全县参与网上教学的学校所,参与教师人,参与率均达%,学生参加网上学习人数人,参与率达98.5%,确保了全县所有中小学师生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开展。

五、注重社会民生,教育扶贫扎实推进。一是保证学业。进一步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年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人次.91万元;年资助各类家庭贫困学生人次万元;做到了应补尽补、应贷尽贷,不漏一人,确保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真正体现“教育公平”。二是发展事业。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擦亮高中教育品牌。大力实施强教研,补短板,提质量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近三年累计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人,培养一个大学生,挖掉一个穷根子,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助力产业。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优势,打造实用化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科学设置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四是促进就业。县职教中心组织本地和外地名师,开展电焊、月嫂等技能培训、送教下乡培训,年培训了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年,培训了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工作目标。中共扶沟县委政研室(改革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