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能治吗 http://pf.39.net/bdfyy/qsnbdf/
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司新国

周口,居于三川交汇之地。

三川交汇,想想就醉了。

川者,河流也;汇者,河流会合也。无法考究谁先谁后,总之该来的都来了。沙河从伏牛山东麓的石人山流经平顶山、宝丰、叶县、襄城、舞阳、郾城、漯河、西华、商水,在川汇与颍河交汇;贾鲁河从豫西荥阳绕郑州北经中牟、开封、尉氏、扶沟、西华、商水在川汇入颍河;颍河从登封嵩山流经禹州、襄城、许昌、临颍、西华在川汇与沙河合流。三条河呀,从山间、从原野、从最初的涓涓细流,越流越急、越流越宽、越流越远。像天上飘落的玉带,翻滚着、喧闹着,在原野间盘绕、在村庄间蜿蜒、在蓝天下徜徉。或平缓、或湍急,最终在周口胜利会师。周口像三川结出来的果实,于是便有了周口的河南、河北、河西,有了“小武汉”之誉。

周口傍水而生,因水而荣,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最早的名字周家口,源自明朝永乐年间那个周姓船户。当年,明成祖朱棣开通中原水运,给周口带来了多年的漕运和商业辉煌。明隆庆四年黄汴所著的《一统路程图记》记载了当时南北交通的主要水路、陆路、城镇,其中三处提到周口,这是目前周口最早见于书籍的记载。至康熙九年周口步入鼎盛时期,东来的舟楫沿贾鲁河向北直通开封朱仙镇,西去的舟楫沿沙颍河至豫西。周口渐成水陆枢纽,位居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有了近年的城市发展历史。说她年轻,是因为历史上最早归属商水,间有两度为淮阳和商水分治,复又历经周口行署专辖县级建制镇、县级市。直到年8月12日上午九时,“撤地设市暨中共周口市委成立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至此,新的中共周口市委员会正式成立。位于七一路的周口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周口市人民政府。撤换下来的原行署白色标牌移交市档案馆归档保存,周口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因她的经济欠发达而少为人所知。在广州,我说老家周口。广州人说:“哦,知道,周口店,最早发现猿人的地方。”

当市委书记刘继标“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庄严承诺响彻周口大地的时候,当“百城建设提质”和“创建国家级荣誉城市”在三川拉开帷幕、扬帆起航的时候,蝶变如期而至。

我在一个秋日走进了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当年三川在周口交汇,河槽宽,水面也宽。

两岸有纤道,有载重40吨的木帆船,有最多可载重百吨上下的“多节船”。东起界首,西到襄县,仅周口就有船户七百多家,拥有船舶千艘以上。鼎盛期号称“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真个是白天桅帆云集、舟车辐辏,商贾齐至、店铺林立;晚上渔火明灭、笙歌阵阵,酒肆驿站、灯红酒绿。

一船船小麦、大豆、高粱等入淮河、进长江,再把盐呀布呀皮货呀日用百货呀从苏、皖、浙运回来。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这儿便成了船只停泊的港湾。那掌舵的老大、过往的商贾、拉纤的汉子便循着斜铺的石阶缓缓地走上来。在古镇上舒展舒展筋骨,在小酒店里沽一壶老酒。便有了子午街(老街),永宁集(西寨),有了冲子午街北口由周姓船户往返摆渡开辟的渡口,有了因周姓渡口而命名的周家口。随着客栈、餐馆、商铺人流的激增,便又有了三义街、油坊街、牛行街、磨盘街,有了顺河街、界牌街、剪股街、裤裆街……最终,跻身为东邻淮泗、西控秦晋、南连江楚、北通燕赵的物资交流要冲、商品集散重镇。

我曾在十几年前的枯水期,看到过古渡码头遗址“真容”:东窄西宽,像一个大簸箕斜铺下来。东边方便客商来来往往,西边让那些帆船呀划子呀停靠在它坚实宽阔的脊梁上。青砖铺就的地面,红石堆砌的垒基,加固地基的木桩,从明清就守在那儿。砖呀石呀木桩呀或青幽、或红润、或乌黑发暗,洇着时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曙光与暮色、繁茂与凋零、欢乐与忧伤。能看见散落在水底的淤泥沙礓,能看见水草扭动着腰身荡来荡去。有小孩在浅水里打水仗,有大人在深水处扎猛子。船儿缓缓划过来了,打鱼人伸出长长的竿子,吆喝着鱼鹰下水。鱼鹰钻入水里荡起层层涟漪,再浮上来嘴里便有了一条小鱼。女人们挽起裤腿蹲在水边洗衣,深远而悠长的“梆、梆、梆”捶衣声音,一似漫过悠悠岁月的回响。

那回响的余波,便是清末民初平汉、津浦、京汉、陇海铁路的通车,便是黄河多次决口乃至河道逐渐淤塞,便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河上多了许多拦水坝而且未留船闸,便是周口多年内河航运史黯然谢幕。恢复航运、再现辉煌,成为周口几代人的热议话题和迫切愿望。

年,豫皖两省交通航运部门共同完成了《沙颍河(漯河以下河段)航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断航之痛后,河南省在沙颍河复航工程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年沈丘船闸建成;年郑埠口枢纽一期工程建成;年沙颍河河南段实现了季节性通航。但离千帆竞渡、通江达海还相差甚远。年8月18日,在周口人民会堂,当刘继标书记讲到“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的宏伟构想时,话音未落,便如巨石入海,激起强大反响。台上言辞铿锵、掷地有声,台下群情激昂、掌声雷动,人们欢呼雀跃、额手称庆。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如今古渡已经走进泛黄的史册。在古渡遗址向西,周口船闸与周口大闸交相辉映,已然成为周口新地标。上游到大路李航运枢纽、葫芦湾航运枢纽;下游至沈丘千吨级船闸,所有“中梗阻”瓶颈制约基本全部打通。滔滔的河水被拦腰截断、彻底驯服,千吨巨轮在船闸下井然有序、畅通无阻。这是周口航运史上的划时代转折,让人领略到了“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况味,还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在老洋桥处远眺秋日沙颍,晨曦中的船闸和大闸,罩着薄薄的云翳,如遮着面纱的少女,怯羞似的难窥真容。待天际喷薄而出的炫目金光把云朵染成绛红,便显现出了水面的烟波浩渺、两闸的气势恢宏。从西杨庄、张树园向东,当年修建大闸拓宽河道所积土方,硬是在古河床上堆出了一个穿大闸、越汉阳路逶迤向东的长岛芳洲,生生把沙颍分为两汊。大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水中分汉阳的神韵。大闸向西河面开阔、波光粼粼,逆水而上可达水镇邓城;向东波澜不惊、水平如镜,穿城而过把周口分为河南、河北。若赶上开闸泄洪,远远就能听到隆隆水声。到得跟前,但见银河倒悬、激流若瀑。水落处迸珠溅玉,荡起无数飞花雨雾。打开船闸,放千吨级货轮依次通行,那无数气泡爆裂、漩涡绽开翻起的白浪,亦得“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真趣。直到缓缓驶过船闸,船尾翻起的浪花慢慢消失在视野,水面方归平静。

再看近处磨盘山、二板桥白鹭翔集,百鸟啾啾;远处蓝天下、水起处棹舟隐隐,云缀暮烟。滨河公园那组纤夫雕像,似乎在共同印证着这座中原港城因水而兴的过往。一群流着热汗、跣足裸胸、喊着号子、逆水而上的拉纤汉子犹在眼前。尽管古渡已成过往,连接两岸的大桥越建越多、越建越好,但他们的故事并没画上句号。如今,周口人正在传承着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着他们想象不到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的构想已经成为现实,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声声汽笛已经回荡在三川大地,周口经济发展的“木桶短板”已经拉长,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三足鼎立”的立体交通体系已经打通,带动周口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恢复和达到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的白天桅帆云集,通江达海;晚上渔火明灭、笙歌阵阵已经不再是梦想。在古渡的东部,“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周口港,帆樯林立、舳舻相接。有上千吨的货船卸货作业,有数百米长的集装箱轮鸣笛出港。全省唯一以内河港口为依托、集五大临港产业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已华丽登场。与临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国内强企业、央企和省管企业等纷至沓来。凭着周口港通江达海能力的提升,周口正迅速从农业大市向枢纽大市转变。

“我打小就跟大人跑船。跑过载十几个人、装二三十担粮食的划子,跑过装10吨到25吨货物的艑子,跑过最大载重50吨到吨的多节船。现在,这船一装就是上千吨,搁从前做梦也不敢想!”喜欢让孙子拉着他来看港口的老船民李响,说起港口,感慨万千。

“向东至上海、南京等港口,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融入郑州航空港区,直达‘空中丝绸之路’;接入中欧班列(郑州),直通‘陆上丝绸之路’;线上线下建立‘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平台,打通‘数字丝路’。”说起周口港的未来,时任港区党委书记的孙红伟“野心”勃勃,喜悦溢于言表。

从他们的笑靥里,能看到周口人的自信和希望。不知当年在周口古渡曾感叹古镇的繁华和喧嚣,脱口吟出“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名句的明朝翰林学士熊廷弼,若活到现在,还会写出怎样的诗篇、发出怎样的感慨。

见证了周口百年厚重、历史沧桑的还有水灌台和关帝庙。

高高耸立在周口东南的水灌台遗址,早已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断崖处红烧土面、灰坑、墓葬;龙山时期的陶罐、三角形鼎足、鸭嘴形鼎足;商代的陶碗、陶罐、陶盆;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石铲、石箭头隔着秦汉唐宋元明清及整整一个民国,无一不在昭示着周口的历史积淀,引发着人们的无穷想象。依稀可见那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似乎仍然胼手胝足、伫立水灌台上,目光中透出观水安澜、解民倒悬的慈祥,激励着周口人筚路蓝缕、绝地奋起,把丰碑耸立在百姓心间,把奇迹书写在豫东大地。

在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年)的周口关帝庙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纯爷们关帝圣君正在秉灯夜读。这座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才能和智慧的古建筑群,布局是那么严谨精巧,殿堂是那么宏伟壮观,雕刻是那么精湛瑰丽,装饰是那么富丽华美。尤其是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彩绘和铸铁等工艺的应用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工艺之精,在中原大地首屈一指、享有盛誉。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陈游纪胜》中欣然点赞,发出“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胜迹也!”的由衷感叹。

曾几何时,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号称“周口八景之冠”的关帝庙风光不再,关公也几乎被小吃摊、商铺、棚户区挤压得喘不过气。如今,门前广场已经落成,高标准升级扩建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关帝庙正在以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崭新姿态呈现给世人。

和古渡口、水灌台、周口港、关帝庙争芳斗艳的还有滨河公园、沙河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

眼前的美丽风景,让我想起了儿时,想起了元代词人姬翼《水调歌头》中“回首旧乡国,风物尽荒凉”句。那时,我家住“老洋桥”南侧约百十米处。河堤上除了那尊铁水牛,便是夏季游泳戏水人群和女人捶布洗衣之声,别无可观之处。后来在周口师专读书,依然与沙颍为邻。校区周边是菜地和庄稼,出大门向北约三百多米是大堤。如果说春夏二季尚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之慨,到了秋冬便是“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了。光秃秃的枝丫树杈在寒风中呜呜作响,河滩里杂草横生、荆棘遍地,随处可见“地雷”,堤外再向东是苍黄天幕下的几个村庄。晚间一个人轻易不敢上河堤散步,极易让人想起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鬼怪:惨淡凄凉的月光,没过膝盖的荒草,化身美女的狐仙,阴风吹乱的树影,让人不寒而栗。直到周口大闸落成,周口才有了从大闸向东到“老洋桥”西侧很短的一段滨河景观。说是景观,也只是硬化了堤面,栽上了一些常青树而已。

经整修焕然一新的大闸,年规划,年9月动工,年9月才最终建成。其间历经十年,充满曲折。在当时不但是一个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及生活供水相结合的多用途水利枢纽工程,还是周口滨河第一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也是周口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

大闸之外,周口人休闲娱乐、养生健身之处只有始建于年、经年扩建、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人民公园一家。

俱往矣!

如今的滨河公园,花木葱茏、移步换景,似长龙蜿蜒穿行于东西十几公里沙颍两岸。这是一方身居闹市,而又能享山林之趣的乐园,也是城市规划与中国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完美见证。以隐晦的方式连接着那些藤蔓式的古老记忆,让城市有了千媚百娇、勃勃生机,让人们有了走近自然、纵情田园的栖息之地。

沙河湾湿地公园则是另一番气象——长堤和老电厂之间,昔日垃圾成堆、灰坑臭水的荒芜之地,谁也想不到会摇身一变,成了人间仙境。竟如大漠上乍然显现的海市蜃楼,将水源涵养、都市休闲、历史文化、科普基地集为一体。花海景观区、观赏湿地区、工业遗韵区、生态保育区闪亮登场,雪芦栈桥、春沐樱坪、映云花海、山水荷韵熠熠生辉。还有帆桥呀龙桥呀海绵城市博物馆呀,那些四时竞放的花朵、从早到晚时断时续的鸟鸣,以及从水面或草地上徐徐拂过的熏风,让人们在这里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在天水之间感受人生的欣喜与哀愁、夜晚的神秘和温馨、阳光的快乐与激情……

令人陶醉的还有周口森林公园。那是一个周口各县市区游人最有归属感的地方,也是外地游客领略周口各县市区地域文化的地方。在森林康养区内,14个以县市区命名、展示周口风情民俗的主题园已经基本完工。足不出园,可以在商水园仰视寿圣寺塔,在西华园见证杜岗会师,在郸城园游览王禅故里,在淮阳园品味万姓同根,在扶沟园和吉鸿昌对晤,在川汇园见识“周口八景”……山石水榭及塔影、牌坊、码头逼真再现了三川胜迹,散落在园内的一砖一瓦似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看惯了周口的日出日落,惊诧于周口的日新月异。几乎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巨变带来的簇新与活力、美好与兴旺。仅就公园而言,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城南到城北,城东到城西,每当晨雾初起或是夕阳西下,便是人们纷至沓来,放松身心时分。生态地毯越铺越大,市民就近游憩、休闲、健身已是寻常事。

这里有一组数据。

三年来,有.3亿元用于实施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拓宽工程、道路改扩建工程、断头路打通工程、城市主干道和重点建筑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新北环、七一路、文昌大道东延、八一大道南通商水等重点设施建设。年启动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年启动实施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新建改建座一类公厕,个街头游园。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厦,包括商业巨头万达广场花落周口。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便是随着周口推进中心城区大变化、生态环境大改善、干部作风大转变徐徐展开的美丽图卷。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的落地,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直到高铁站赫然屹立东区,让周口逐电追风跨入高铁时代,成了“飞毛腿”:早上在北京喝豆汁,中午在老家喝胡辣汤,晚上不耽误去全聚德会朋友吃烤鸭。

“两年多没回来,想不到家乡变化这么大。从高速路上下来就迷了路,转了几圈子才摸到家。”在外地经商的朋友,参加“情系家乡周口行”和周商大会后,已把公司开到了老家。

变化最大的还有新型社区。

“要说变化,我们这些住在川汇区美好家园的人最有体会。”一位退休老教师说,“美好家园原来并不美好。下水道常年不通,道路坑坑洼洼,遇到暴雨污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电线胡扯乱拉,整个就叫一个脏、乱、差。现在道路铺平了,下水道畅通了,连凌乱的电线也被捆扎得整整齐齐。公共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社区娱乐室。”

朱庄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因为村里环境太差,有钱人买房进了城。现在朱庄小区高品质的硬件设施、高覆盖率的绿色植被,以及浓厚的怀旧文化氛围,不仅使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还提升了城市品位,从原来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绿净美”。社区的老王是资深烟民,手指被烟熏的像烤鸡腿,烟灰随处弹,烟屁股随处扔。据他爱人说,让他洗一次澡,从口头要求到付诸实施往往拖延一至两周,总是被有事呀、没出汗呀、有点困呀之类的理由终止,最终,汗味烟味混合发酵,腌制成一种特有的“臭男人”味。“现在老王变了:烟断了,洗澡勤了,说是不变对不起这草呀花呀,也对不起这蓝天白云!”老王的老婆提起老王,脸上荡漾着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创建国家级荣誉城市,“创”的是城市的面貌和文明,更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还有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变化背后,是周口人付出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努力。

如果不查会议记录,谁也记不清从年8月18日创建国家级荣誉城市第一个动员会开始,大会、小会、例会、座谈会、督导会,到底开了多少会。

如果不是全天候摄像追踪,谁也说不了从年8月18日创建国家级荣誉城市第一个动员会开始,搞拆迁、抓安置、做规划、筹资金、白加黑、风兼雨,究竟走了多少路。

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间,对于周口而言,却是开局就是决战的三年、起步就是冲刺的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周口人的矢志不移,晨兴夜寐,见证了周口市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从市领导到基层干部,这是一支不知疲倦、敢打硬仗的队伍。在市直机关和川汇区,有一种说法听着难听,但很形象,叫做每天“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

不妨再举两个例子:一是川汇区在推进创建国家级荣誉城市工作时,有人汇报工作想得到区委主要领导认可,直到开第一百个例会时,才听到一句“还可以”。二是市直一个局长的小女儿在爸爸主管的项目通过验收后,长出口气说这也算对得起爸爸的脸了。她的爸爸早出晚归,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十天半月也难见上一次。看到爸爸瘦了一圈的脸、白了双鬓的头,女儿心在流泪。

如今,巍峨壮观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拔地而起,博物馆、科技馆、体育中心鳞次栉比,会展中心、报业大厦、广电中心相映生辉,万达、昌建、圣桦和引黄调蓄工程风生水起,恒大高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旅游小镇及恒大新城已经开工,众多支撑未来周口经济发展的城建和文旅及工业项目纷纷落地。一座风景如画、宜居宜业的魅力新城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崛起。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忙碌的身影,就是这个城市的高度。

时序已入金秋,略带寒凉。空气像过滤了一样自然清新,流水像翡翠一样温润透明。翻开周口这本大书,笔者描述的只是其中几个片段。面对一个正在蜕变腾飞的城市,要想写出她的俊朗靓丽,似乎需要才华四溢,而我绞尽脑汁,也只能描摹勾勒于万一。

徜徉其间,我几次陷入沉思。有人说城中村是城市的牛皮癣、像漂亮的脸蛋长了猩红的“疮疤”,如今这些“疮疤”的周边吊车轰鸣、脚手架耸立。城市在膨胀,村庄在缩小。拆迁改造像女人分娩,带来新生命的同时也带来阵痛,但没人能阻止周口大踏步朝城镇化迈进的脚步。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进程,大多都经历了旧城改造和重建。惟愿不要千人一面,少点雷同、多点个性。记得著名学者、作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先生说过:“我担心将来中国人会在自己的城市里迷路,不论哪个城市,满眼全是现代建筑。所有文化旧址、胡同、街道,都被房地产开发商的推土机铲平,造起来的楼盘,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原有的城市个性和特点都消失了。”

如果冯先生来周口走走,也许担心会变成欣慰。显然,周口人起码在老旧街区改造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路子。像川汇区的朱庄、孙嘴基本保留原有的生活形态,以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为己任。古色古香的旧民居,记录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息繁衍、时代变迁,成为周口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在河堤上看掩映在青枝绿叶下的民居,或者坐在民居里品茶小憩,嗅着轻风飘来的花香,不啻是一种醉人的享受。

看来小至一个社区,大至一个城市,只有充分挖掘和展现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精髓,时刻保持对文化的敬畏和向往,将文化内核深植于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梳理城市文脉,彰显地域特色,留住城市的乡愁与记忆,才能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满意。我们大可把城市建设比作“诗和远方”,要真正到达那么诗意的境界,尚需好好耕耘。

三川交汇,城以水生,水润万物。老子以“上善若水”喻水之仁;孔子以“夫水者,启子比德焉”喻水之德;荀子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喻水之用。

当我又一次伫立于沙颍河畔时,尽管我喝着沙颍河水长大,早已熟悉了春夏秋冬沙颍河景色的不同,看惯了一日之中沙颍河的百媚千娇,但还是让我流连忘返、充满欢欣。流水淙淙东去不复,唯有明月西斜一缕胭痕,婉约漫卷着岁月悠长,在风过时叠起历史的沧桑。以水之仁、水之德、水之用的浩浩荡荡传扬着传承者、开拓者、创业者握发吐哺、旰衣宵食的德政勋业,鞭策着传承者、开拓者、创业者的砥砺奋进、笃行致远。

我发现,每次看沙颍河,角度不同,高度不同,都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感悟,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变的是沙颍河的包容、沙颍河的坚韧、沙颍河的气势。

沙颍河永远年轻着、永远澎湃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带着周口人的荣光荣耀,托起周口人的希冀希望,穿过平原,越过山冈,汇入淮河,直扑长江。

有水鸟掠过树梢,在河面上盘旋,好大一群,都是洋洋得意的样子,仿佛我也是其中一只。让我深深感觉到了水与一个城的情结,与一脉生命抑或一方水土的情结。

起风了。风生水起!风从春天来,吹过沙颍、吹过周口、吹过四季。把大豆吹成饱莹莹,把玉米吹成金灿灿,把棉花吹成白生生,把花呀草呀树呀吹成了姹紫嫣红,把田园呀乡村呀城市呀吹成了人间仙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周口人的无比自豪和欢欣。这种自豪和欢欣若用一句话来表达,那便是被周口人引以为傲的金句:

“俺是周口的!”

作者简介:

司新国,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第三届《奔流》文学奖入围奖获得者。作品《荞麦花开》《猫咪》分别获、年度中国散文年度一等奖。散文《小年》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