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一起奋斗

培训简报

年5月第四期

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训基地

课题研究有路径学者专家指迷津

教师应是研究者。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更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教师亟需提升的一种能力。

如何选题,如何进行课题申报,如何阐述课题研究背景、研究价值,文献综述怎么做,研究方法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需要解答。5月12日全天,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的路上结伴继续前行……

专家讲座

学员们聆听了杨润勇教授精心准备的专题讲座《中原名师课题研究有效策略与方法》。

杨润勇老师,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科院科研处原处长。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研究、教师发展,长期致力于“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各级各类科研管理经历。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重大项目,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反思凝练了做好课题研究的个策略性观点,构建了做好课题设计的40个“测试点”,总结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针对性策略。出版《新背景下教育科研范式方法》等专著11部,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期刊(报)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2篇。

杨润勇教授的讲座针对中原名师课题研究的困境,围绕有效课题定位与认知、研究低效问题与根源、课题研究重点与解析、课题申报书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讲解。

首先,杨教授提出课题研究是有效科研的最佳平台,教科研能力的本质是课题设计能力。其次,杨教授启发学员们思考:我们做的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吗?展开一层一层的追问——追问1.申报课题为了什么?追问2.申报课题做了什么?追问3.课题失败根源是什么?追问4.我们做的是真正的科研?追问5.真正的科研是什么?杨教授指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立项课题是好问题加好方法,问题是任何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杨教授分别从选题、研究方法设计、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研究思路、研究基础等方面具体论述了课题申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应对方法和策略。

杨教授的讲座“基于研究,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准确抓住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点”,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基本点”,给予学员们精准、深刻、全面的指导。杨教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听杨教授的课,学员们感到时间过得真快。

学员们利用一切时间向杨教授请教。杨润勇教授关于课题研究的观点摘要:1想成为教育家必须通过科研。1热爱它——得课题者得天下,得未来,得幸福。1好标题:高、大、新、实、亮。1课题研究可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1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1课题申报能力=课题审计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科研能力。1科研要创新,最大的创新是观点创新。1好选题:先举一反三,再百里挑一,再提炼成题。1标题是问题的呈现,是课题研究的颜值所在。

成长故事

上午专家讲座前,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王焕银老师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唤醒中引领,发现中培养》,王老师总结自己的从教经历、教育探索,提炼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唤醒心中巨人,发现精彩自己。

主持人牛凯辉老师深情地说:“王焕银老师的成长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都需要被唤醒。”

下午专家讲座前,鹤壁市淇滨小学晁明芳老师以《心中有爱,才能走得更远》为题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晁老师从“为学生成长,上好每一堂课”到“为教师发展,带好一个团队”,再到“为区域教育,建好一个学校”,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深深体会到“心中有爱,人才能走得更远”!

学员心得

科研之旅

课题研究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原名师必须做课题,做科研。为此,杨润勇专家专门来给我们讲课题怎么做。起初,我和同行们选题的思路是“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选小不选大”。因为我们作为普通老师,科研条件非常有限,大课题很难驾驭,人力、物力、精力都不允许。但是听了杨润勇专家的讲座后,我们明白了选题接地气,但也要“顶天”,不能缺高度,如国家教育改革需求的高度,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高度,课程的高度,语文学科中如何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有“美”吗……选题,也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课题研究,从最初申请课题时的忐忑,懵懂,再到写申报书的忙碌焦虑,走得战战兢兢,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引领,感受到课题研究的魅力,我意识到课题研究对于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我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继续对自己的课题申报书进行细致地思考、修改,发展自己,成长自己,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让我们时时谨记杨老师的建议:

1.研究它,找自己课题申报书中的问题所在。

2.热爱它:得课题者,得天下,得未来,得幸福。

3.做起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抓住根本,让科研服务于教学。让我们锁定科研目标,砥砺前行。往后余生,让我们借“题”发挥,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会欣赏到无限的旖旎风光。

——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卢春梅

把热爱写进故事的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王焕银校长的分享《唤醒心中巨人,发现精彩自己》,让我感受到了一位融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为一身,把生活、工作、事业都做得精彩的温情女神校长。来自鹤壁市淇滨小学的晁明芳校长分享的《心中有爱,才能走得更远》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有大爱、有情怀的校长。感觉和女神同行,我也精彩了!

听牛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杨润勇博士的讲座,最大的感受是:牛人就是牛人。杨博士直扣问题实质地发问:我们做的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吗?发人思索的五次追问:申报课题为了什么?申报课题做了什么?课题失败根源是什么?我们做的是真正的科研吗?真正的科研是什么?让我顿悟:研究的核心是有问题意识。杨博士提炼的有效选题的“六个一”原理:恪守一个领域,熟悉一个理论,审视一个范围,选择一个问题,聚焦一个核心,凝练一个标题,给了我具体的选题策略;杨博士结合案例,翔实解析了立项申报书各环节的撰写要领,给了我一把打开科研大门的钥匙。相信有牛人专家的引领,有优秀同伴的携手,我一定会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我困惑的问题出发,读这个领域的书籍,学着打磨自己,学着像专家那样思考,用奋斗打磨梦想,做个“追光”的课题人。

——商丘市宁陵县实验中学王美阁

听课一日,仍觉脑壳疼,但也有偶尔思维碰撞、契合后的欣喜与轻松。对杨润勇教授,我心怀敬意,对课题研究,心生恐惧,听课后,略有底气。两个关键词,记录点滴感受。

读文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给我启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的再认识。经验基础越丰富,对新的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的能力就越强。做课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有丰厚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从何来?读文献,读文献,读文献,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天看一篇,从文献中得理论基础,寻理论支撑,找合适方法,从源头上缓解本领恐慌。

苦修练。对课题研究,我内心充满恐惧,担心找不出真问题,凝练不出好标题,根源在哪儿?做课题太功利,不逼不做,任务驱动时又太着急,文献读不了,思路理不清,假设不出新。今日培训,最后出现的一组数字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是一个成功立项者的自述,一项课题立项历经天,参加10场辅导,经过18位专家指点,参考份立项通知书,经过次修改,前后打印页文稿。沉甸甸的数字的背后带给我反思,所谓的化茧成蝶不过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畏付出。

有人说,“生活就是个是缓慢受锤的过程”,做课题就是在千锤百打中促我们觉悟、反思、成长。所以,昨日种种,皆成自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牛凯辉

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有教育情怀和教学能力,更需要科研能力。教育教学的路是实践,专业发展的路是科研,科研前进的路是课题。

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我们联系自己的基础,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问题库,构建问题树,建立问题域。心中始终悬挂几个问号,让问号成为我们思考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一扇扇科研宫殿的大门,去寻芳觅胜。而有效选题要坚守“六个一”:恪守一个领域,熟悉一个理论,审视一个范围,选择一个问题,聚焦一个核心,凝练一个标题。确立一个面,集中一条线,聚焦一个点。小视角,大世界;大问题,小切点。既要有宏观大局,又要涉及微观模式。

捕捉研究问题,丰富研究方法,丰富研究过程,夯实研究基础,反思研究缺憾,厘清研究思路,挖掘研究创新,凝结研究成果。目标要顶天,实施要立地,正所谓—

—低头,脚踏实地;仰头,眼望远天。首先坚守“真”,然后追求“善”,最终才能“美”。课题研究要立足根本,投身实践,多一份热爱,多一份执着,多一分努力,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晓天之高,积累地之厚,凸显我优势”,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努力丰富积淀自身的理论知识,让知识铺就基石,让理论指引方向,让思维筑建阶梯,相信借助巨人的肩膀,看到教学、科研更美的风景。

——商丘市第十三中学李艳丽

所有的时段都是良辰所有的努力都是美景

今天课间偶遇我们的组长,青年才俊董金刚老师,董老师说:“真的是头脑风暴!”我说:“我怎么觉得是沙尘暴!”

今天一天,脑细胞死伤无数,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换来的却依旧是迷茫和混沌,此时回想,脑中豁然闪现的是“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渺小、还是渺小!杨教授这一天的“狂轰滥炸”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居然渺小至此——在课题研究的层面连门都没有入!曾经,也做过课题,曾经,也指导过别人做课题,今天才知道,原来曾经的自己是真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

直到今天才知道:课题该如何选题,那就是找到一个好问题,把好问题凝练成好标题;直到今天才知道:文献综述要读篇以上的文献,“综”和“述”的比例是二七开;直到今天才知道:真问题是指“真有我”——真存在、有价值、我能做;直到今天才知道:必须掌握的基础研究方法有10种……直到今天才知道!

可直到现在也还是不敢确定:究竟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核心变量,究竟如何才能“顶天立地”,究竟如何在天地之间找到那个“我”。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成长的途径有两个,上课和上当,不上课就会上当;认知的途径有两个,教育和教训,不受教育就会被教训。”

今天因为上课才惊觉自己之前在课题层面可不就是上当?!相信今天受了教育之后,不会再被教训!

佩服杨教授这一天激情满满的侃侃而谈,更折服于杨教授厚重的底蕴、缜密的思维!所以,下决心,按教授的指引——往后余生,借题发挥!

——洛阳市河洛中学李玲

课堂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课堂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课堂质量的问题,根源在于学习目标达成度不高。怎样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首先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可观可测的评估任务,再依据这些评估任务去设计教学活动。这就好比想建一栋质量的大楼,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设计。学习目标达成度问题的“症状”大多在课堂,但“病根”大多在备课。

如何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制订学习目标?课标的摘录与分解如何做?学情的分析如何做到专业与精准?特别是昨天赵宁宁教授讲到北京四中针对新教材正在做一套分解课标的系统,更进一步引发我对这个研究方向的思考。

于是,一个基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课题标题渐渐浮出脑际——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备课专业化行动研究——不知在杨老师那儿是否过得了关。

感谢杨老师令我醍醐灌顶的“头脑沙尘暴”!

——周口市扶沟县实验中学尹永华

课题研究对于一个感性的语文老师来说是难题,科研对于一个忙于应对繁琐的教育教学事务的班主任来说更是奢侈,但刷新自己再出发,垒高自己靠科研。今天杨润勇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迷雾中看到了亮光。在深感压力的同时,我想到了竹之扎根、蝶之破茧、荷之定律。

竹之扎根。南方有一种毛竹,前四年,总共只长几厘米高。到了第五年春天,会以平均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往上蹿,只用八周就可以长到二十多米高。此前的四年间,毛竹看似没啥变化,其实并没闲着,而是悄悄地在土壤里扎根,为第五年的超速生长,储备了充足养分,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个成功立项者自述经历:历经年;参加10场辅导;18位专家指点;参考份;次修改;打印页;能背诵……这些数字的背后就是在默默扎根,厚积薄发,生命终将拔节。

蝶之破茧。无有破茧之痛,不见振翅彩蝶。人生注定有段路要自己走,这段路途黑暗而孤寂。绞尽脑汁地思考选题,如饥似渴地查阅文献,一次次推翻重来……一次次挣扎,一次次努力,别人也许能为你喊加油,然而,从茧中钻出来只能靠自己。不经过破茧之痛,帝王蛾只能耷拉着翅膀在地上爬行,永远无法飞翔。独立勇敢地走过去,前面是片艳阳天,路的尽头鲜花怒放。

在荷塘中,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也许你觉得成功遥遥无期,然而请你千万不要气馁。因为第三十天就会开满整个荷塘。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进步,等于前29天的总和。当成功迟迟没有到来,千万不要关上门,也许它正在来的路上。也许所有的好运气,都来自坚持到底的努力。

生命,是没有止境的成长。生活可以平淡,但生命不能平庸。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因科研而闪耀出别样的光彩!

——信阳市第七中学余东芳

初夏,花静香;研修,头脑风暴,兴致浓。很是庆幸,担当今天下午的活动主持,跟随杨教授的深度分享,走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深处,争渡,争渡,荡起精神涟漪层层,漾起智慧火花无数。原来,教育科研就是一片海天相接的汪洋,往日的我们仅有热情,只是看到淙淙流水的幻影,真要感知海的存在与水的力量,乃需打破思维的定势,挣脱传统的束缚,沉入其中,浸润其间,沉潜,打磨,历练,深耕,实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体悟上善不枯之道。

——郑州航空港区慈航路小学赵娜

相对于前两天的学习,今天我明显感觉负重前行的艰涩与滞缓。对杨润勇教授的课题讲座景仰之至,无暇感叹自己的浅陋,就那么拍照、摘记,翻看几眼自己不成样子的立项书,却发现早被杨教授的讲解甩了几条街远。就这么手忙脑乱的一塌糊涂,就这么在空灵高远的理论指导和凌乱不堪的立项书之间来回穿越,虽然我仍然堪称课题设计方面的一名“老白”,但我脑海里也键入了“标题”“目标”“假设”“方法”“思路”……看今朝,即便一地鸡毛;待明日,定当重整旗鼓。课题研究的路上,我将孜孜以求,不成不休!

——南阳市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张彦

杨润勇教授的课上了整整一天。

杨老师不累,我们很累:因为课堂容量如此多,信息量如此多,我耳朵必须紧紧跟随着听,眼睛必须跟着寻找,手还需要拍下照片。

上午9点始,杨老师开始了他的“专业性轰炸”——一个个名词,一个个角度,一次次总结,一遍遍回顾……他将课题申报的各个环节分析透得彻到位。感触最深的是,经过了他的一上午的训练,我们基本上当堂掌握了课题的本质问题、核心概念。一天下来,小伙伴们直喊累,但杨老师依然精神抖擞他从早上一直站到下午6点,始终面带笑容,精神始终振奋。

今天很累,下午从后半节开始我就不再用电脑记录了,记不过来,腰疼背疼眼疼头也疼,信息量实在太大了,于是只好用手机一张接着一张,把杨老师的那些幻灯片拍下来,想着等晚上有时间了再一一地整理,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反刍,直到它化成营养,融入我的职业生命。

喜欢杨老师的课,喜欢他那份坦率,批评我们不留情面,我们却心甘情愿;喜欢他那份幽默,只几个词语,就把我们遮遮掩掩的不足化作你知我知的宛尔一笑;喜欢他的深厚与渊博,每张幻灯片上面都凝聚着他对课题研究的心血。

杨老师是教授。但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给我们上课的杨老师,更像是一个身边伴着我们成长的老朋友。亲切。坦诚。无私。活力。可爱,更可敬。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中学赵培丽

最累的不是学生,是教授;最辛苦的不是学生,是班主任;最努力的不是普通学生,是主持人……一天的培训依然是精彩纷呈,一个个亮点纷至沓来。

教授站着授课,整整一天,已经超过了八个小时。再加上下课时的“围攻”,餐厅里的圆桌会议,教室到餐厅路上的“追星”团队,展现的依然是神采飞扬、激情高涨、幽默风趣、就地取材的大咖教授形象;自始至终,展示的是情怀、是睿智、是科学、是规范、是高度……课堂容量之大,用思维导图表述得soeasy;专业术语理解之难,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故事化解;批评语言之尖锐,融化为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期待;学生思路跟进的疲惫,面对的是老师信手捻来。

大师风范点燃的是学生的激情,唤醒的是学生的深度学习——各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80后,多管齐下,手机、电脑、智慧的双眼、灵活的大脑,一应俱全;70后,目不转睛,双手不听,或敲击键盘,或洗耳恭听;为数不多的60后,高举相机久举不放,生怕错过一句精彩讲授……一个下午没有人走动,甚至是上厕所的也是悄无声息,生怕影响这一潭不见一圈涟漪的春水,所有学员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无硝烟而又碰撞激烈的战斗中。最美的季节,最美的遇见,高水平授课,深度学习的学生,一定能摩擦出最亮丽的火花。

班主任总是默默无闻,来在最早的学生前,走向在最晚的学生后,不厌其烦的解答学员一个个问题,最美的是永远挂在她嘴角边的微笑——能融化所有学员、所有情绪的微笑。

北师大昌平校园校园依然如此美丽,木铎金声依然神采飞扬的挺立,只是,师大的校园里,又留下成长的痕迹,是未来豫派教育家们的欢声笑语……

——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王焕银

今天听杨润勇教授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眼看不及、耳听不及、脑想不及、手记不及,因为信息量超大,学术性超高,实用性超强。尤其是杨老师强调课题研究就要抓住根本,守住规律,遵循并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杨老师结合中原名师培育班学员提交的课题申报书,毫不留情,犀利批评。从选题到设计论证,再到研究基础与条件,又到研究预设,全面剖析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要领,让大家在惊叹中学到了课题研究的诀窍:

1.课题研究要聚焦热点、难点、痛点,小视角切入,具体化建构,系统化落实,成果能运用与转化;.2.拟题要切中要害,顶“天”立“地”,好问题成就好课题;3.最新的是最有价值的,设计论证要以创新为抓手,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文献综述,提出预设,明确目标内容,确定思路方法,总结提炼观点;

这些真知灼见是我们之前闻所未闻的,是杨老师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既有启发性与指导性,又有普适性与应用性。我们大彻大悟之后,克服了对教科研的恐惑,随之而来的是前进的勇气与决心。大家表示绝不做“井底之蛙”,要谨记杨老师教诲,热爱教研,敞开胸怀,博览文献,打开思路,深入调查,科学设计,缜密论证,争取六月份都能完成立项。绝不辜负杨老师的期待,真正开启深度教科研之旅。

——周口项城市正泰博文学校刘超

今天下午,鹤壁市淇滨小学晁明芳老师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激活教育,让生命活力在校园绽放。晁老师从文化传承,确立“激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儿童立场,构建“激活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开展“激活教育”1十3+X办学体系的实践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她是怎么带领淇滨小学走上高质量的发展之路的。我们从晁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她身上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32年的时间,晁明芳校长始终坚守在小学的校园里,享凭借激活教育的魅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精益求精。不仅自己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用心带领着她的教师团队把学校办得卓有成效。一名校长就是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仁爱、尊重的旗帜,更是一面务实、求真的旗帜。心中有爱,人才能走得更远!

——许昌市中学蔡欣欣

北京师范大学-中原名师培训对象高级研修班

文:牛凯辉卢春梅王美阁李艳丽王焕银李玲

编辑:董金刚赵娜孟宇杰吕俊喜

审核:喻本云赵艳萍

年5月12日

长按识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