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截至今天早上,全国确认人数已经超过4万了。4万,这个数字背后不只是4万个人,更是4万个家庭,是守护这4万个家庭背后无数勇敢的医护人员。

前两天元宵节,家里电视在放央视元宵节晚会,我全程看完了由陈道明、濮存昕等老师一起表演的诗朗诵《相信》,其中反复出现的两句话特别触动:“你看到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和大家一样,我看到了很多医护人员哪怕心中和普通人一样害怕,但还是勇敢地奔赴前线;给在发热门诊工作的亲属送饭时,看到很多医生忙得没有吃饭的时间,武汉疫区的医生每天穿着隔离服工作,一脱下隔离服还要马上忙着为前线战友联系装备;看到一位位优秀的医生离开了我们。可哪怕如此,元宵节前夕,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纷纷出发驰援武汉。医院医疗队甚至组织编写了一套武汉方言实用手册,来解决和病患的沟通困难问题。上下滑动查看全部看到这些,我想我能回答那个问题了,“我为中国医生感动,为他们彻夜难眠。”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总不能只受保护而不知回报,而记住这些勇敢的人,满怀感激的珍惜现在,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最基本的回报。

今年业已92岁的敖忠芳教授,南京医院高级专家组组长,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坚持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她说:

“我来(出诊),医院的负担,医院接送,我要自己走,医院的领导不要担心,万一(我)医院,我说不是这样的,作为医生来讲,这个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承担这一切!”

年1月31日河南医院门前,一线护士刘海燕与9岁的女儿只能隔空拥抱。女儿已经很多天没有看到妈妈了,医院亲自给妈妈送饺子,只为了能看妈妈一眼。

2月4医院,医院工作但却多日未见面的医护夫妻,在隔离病房走廊偶遇到了彼此。两人隔着防护服确认之后,紧紧拥抱了一下,下一秒两人又各自回到工作中。

军医彭渝,瞒着家人驰援武汉,已经工作了多个小时。不想让家人惦记,她大年三十出征时告诉他们,医院值班。丈夫直到看见别人发的照片,才知道她已经奔赴前线。

为此,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一架。冷静之后,同为军人的丈夫给她发了一条短信:

医院里,ICU主任胡明在接受采访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走到一侧接听后,没忍住男儿泪。原来他的好兄弟,医院ICU医生也感染了,病危。还有一个个剪断长发、脸上被长期佩戴着的护目镜和口罩压得变了形,都是红印子和疱疹的年轻医护人员们……

“我们这群人的标签就是焦虑”

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勇敢?

有这么一个人,他说:

我们这群人,给他一个标签就是焦虑。我们在背后默默做着这些事儿,你好像看上去觉得非常伟大,其实没有,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天命而已——我不做这个事晚上就睡不着,不是我的人格高尚,只是我就是一个焦虑的人。一群叫做医生的人,每天在为人类而焦虑。

说这话的人,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支援专家组组长。高三就直接保送进上海医科大学的学霸,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医学院、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微生物与免疫系做博士后,医院感染科主任。也因为“大家长”式的性格,被感染科所有人称为“张爸”。

他的这两段话,鼓舞了和我一样宅在家里的人:

“第一批医生,他们在对疾病的传播性、疾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医生,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以我把他们都换了下来。”“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其实早在今年1月17日,他就在“华山感染”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