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记鲁山县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 张平洋,男,现年69岁,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农艺师,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人,现任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平顶山市科技特派员。 张平洋于年3月入伍,在解放军部队服役,期间任副班长、班长、连队团支部副书记,多次受到团营连嘉奖,年4月退役。年到村委会工作,年至年担任辛集乡张庄村支部书记。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农民致富能手、河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张平洋退役回村后,看到当时农村条件差,靠传统农业经营经济收入低,开始琢磨农民如何增收,试着种植苹果、冬桃、石榴等果树,效益不明显。他先后到南京果树研究所、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北京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学习求教,回村后在自己的责任田进行葡萄种植试验,于年开始带动全村发展葡萄种植。 为了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带领群众致富,张平洋年主持申报组建葡萄产业党支部,年扩大为葡萄产业党总支组织,在葡萄产业党总支的带领下辛集乡葡萄种植农户达到户。他先后邀请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农技专家到辛集乡张庄村进行葡萄种植技术指导,前后三次组织种植户到郑州果树研究所现场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张平洋总结出了一套适应本地的葡萄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理、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葡萄种植亩产值已由过去的元提高到现在的多元。年辛集乡张庄村被农业部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为推广葡萄种植技术,张平洋自备电车、小黑板,到全县15个有葡萄种植的乡镇进行技术培训22场,现场技术指导多次,受益农户多户。目前,辛集乡有28个村种植葡萄,面积达1.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销售额2.5亿元。辛集乡葡萄种植农户中有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和53户退役军人家庭通过葡萄种植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幸福生活,有的家庭盖起了小楼,购买了汽车。年张平洋被评为平顶山市第一届乡土人才。 周口张红兵:从普通一兵到乳制品企业掌门人 张红兵,男,扶沟县固城乡人,今年53岁。年3月入伍,年10月退伍。现任河南宝乐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扶沟县人大常委会常委。 年6月,他从洛阳辞去警察职业回到家乡,租用韭园镇面粉厂院作为场地,从洛阳购进10头奶牛,开始了奶牛养殖。凭着坚定和执着,他的奶牛养殖事业稳步发展壮大。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人、中级技术人员21人,年加工能力3.6万吨,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乳制品企业。 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实施品牌战略,严把质量关,公司品牌“豫宝乐”和“牧天下”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牧天下”牌牛奶系列、乳饮料等20多个产品,除占领本地周边市场外,还远销到西安、长沙、无锡、浙江、成都、广州、南昌等50多个地市。河南宝乐奶业有限公司被周口市指定为全市唯一一家放心奶企业,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的千亩奶牛养殖场被农业部评定为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他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积极回报社会。曾对扶沟高中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无偿供应牛奶一年;连续15年,累计捐款30万元,支持开展孝子、孝媳表彰;累计捐款16.8万元,资助大学生56人;捐款5万元,资助固城乡古北村修路;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捐款3万元资助贫困村韭园镇李献岗村实施安全饮水改造工程,积极开展企业带贫,带动户贫困户,连续三年每户每年分红元。 张红兵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工业企业家”“周口市青年创业行动标兵”“省级农民致富能手”“周口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扶沟县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任周口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省人大副主任张维宁、副省长武国定先后到河南宝乐奶业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对张红兵扎根基层、积极创业和公司的不断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退役军人杨延卿同志事迹介绍 杨延卿,男,年12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8月入党,5年11月从火箭军第66基地政治部纪检处退役,现为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杨延卿同志从部队退役后,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勇敢选择自主择业,拿出全部退役安置费开始第二次创业。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年4月创立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地市级心理专业协会。 创立协会以来,杨延卿同志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以军人特有的奋斗精神和创业激情,克服了创业资金不足、缺少管理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等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功能齐全、专业过硬、人才荟萃的一流心理专业协会。 杨延卿同志积极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先后参加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鲁甸等灾区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每次都在灾区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为受灾群众开展心理援助,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杨延卿同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带领党员志愿者开展社会公益心理咨询,坚持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心理辅导, 并长期资助8名贫困山区困难孩子学习生活费用。他所创立的协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优秀志愿者团队、洛阳市十大爱心集体、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杨延卿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并被选为洛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杨延卿不忘初心跟党走,开拓创新抓党建,所带领的协会党支部成为“两新”党组织一面旗帜,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等领导同志先后到该协会调研指导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杨延卿同志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勇于在创业之路上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继续发扬光大,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使命担当。杨延卿同志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座右铭,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永葆军人本色,牢记职责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永不褪色的光荣一兵。 洛宁县退役军人李应贤先进事迹 李应贤,男,年4月出生,洛宁县马店乡关庙村人,农民,中共党员,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伍,期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被提升为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集体三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各一次。 李应贤退伍后,面对父母双双卧病在床的家庭环境,他选择了自立、自强!他拜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李秀根等教授为导师,自筹资金、自选课题,历经十五年艰难实验研究,于年11月从豫西深山野生沙梨中选育出果树新品种—金珠果,并通过了河南省科委的成果鉴定。年9月,该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发明金牌奖。由于李应贤培育的金珠果果形秀美,风味独特,早果丰产。李应贤以及本村群众很快通过种植金珠果脱贫致富。 为了使更多的劳动群众通过种植金珠果脱贫致富,年至年期间,李应贤一方面免费给本县群众提供金珠果树苗棵,义务培训金珠果种植技术人次。赠送技术资料累计份;另一方面自筹资金,面向全国开拓销售市场,还在全省5个县区布点试栽“金珠果”,于年分别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良种审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为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发展金珠果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洛宁县的金珠果品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李应贤的带动下,截止年12月,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已栽植金珠果亩。全镇栽植亩,全县栽植亩。进入盛果期的果园,每年每亩收入在元以上。目前,金珠果产业已被洛宁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及脱贫攻坚的“金果”产业。 由于李应贤同志的突出表现,他分别于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年6月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年2月被评为“洛阳市十佳人物”,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年3月被评为“全国乡村优秀致富带头人”。 目前,李应贤给自己设置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他决心永葆军人本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力争把金珠果事业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鹤壁市候选人陈金莲简要事迹材料 陈金莲,女,汉族,年10月出生,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陈金莲同志年3月参军,医院见习护士,在部队一直从事医务工作,年3月退休。 年年底,她随部队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在医疗队照顾伤员时,一次敌机在临时医疗点投下了2枚炸弹,陈金莲临危不惧趴在伤员身上保护他。他们躲过了一个炸弹却没躲过第二个,陈金莲被弹片击伤了,可当时没有时间处理伤口,鲜血染红了她的棉袄,她咬牙坚持着把伤员安顿好才接受了治疗,左侧肋骨留下一处永远的伤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金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白衣战士,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了部队,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很多人。退休后,不忘初心,发挥余热,坚持带病义务行医,为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救治病人,经常和老伴儿带上干粮和饮用水,到附近山上和田间采集中药,免费诊治病人。一次,到大河涧乡采药,下山时偏头疼病突然发作,虚汗直流,头疼钻心,陈金莲就坐在山上吃了些止痛的药,待好些后,仍坚持采药行医。许多群众慕名到家中请陈金莲针灸、埋线,免费诊治病人2万多人。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氛围。生活中,陈金莲是个热心肠,小区谁家有困难了,她就会去帮忙。谁家有纠纷了,她主动去调解,她像一缕春风,温暖了大家的心田。 作为校外辅导员,陈金莲扎根基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次为鹿鸣小学的师生做爱国主义报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讲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陈金莲曾被民政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鹤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编辑:王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