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运海玉米是我省秋粮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近日连续强降雨,我省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作物受灾严重。玉米灾后如何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秋粮丰收?7月23日至24日,记者跟随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深入兰考、商水、辉县、扶沟等地,走进田间地头,采访基层一线农民抗灾救灾的情况。全力排水是重点王村河是流经辉县市境内的一条河流。河流流经冀屯镇益三村区域时,河面很窄,很多农民在河道内种上玉米等农作物。7月24日,记者站在河堤上看到,河道内种的玉米已经全部被洪水冲倒干枯。河南、河北的玉米也都浸泡在水中。一个正在河南玉米地边挖排水沟的农民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沟满河平,水排不出去。”“既然排不出去,还挖排水沟干啥?”“水位在下降,能排多少排多少,能保多少保多少,尽力减少损失吧。”69岁的孙绍臣是当时有名的种植大户,今年种植普通玉米1000多亩,种植糯玉米400多亩。因为前期地里都挖有排水沟,加上地势偏高,普通玉米地里没有任何积水,玉米长势良好。而糯玉米因地势较低,地里积水较多,如今正在加紧排水。他说:“这是一生见过的最大的一次下雨,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在王村河河堤上,记者巧遇了正在指挥救灾的冀屯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他说,全镇8万多亩玉米全部受灾,很多玉米地积水较深,正在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和农民排水。防治病虫害是关键对玉米来说,这场灾难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袁坊村,种植大户刘勇种植的亩玉米没有遭受水淹。他说:“这是沙土地,不怕下雨,就怕旱。因此,这场大雨反而解除了前期的旱情。”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兰考县的种植大户们。在兰考县堌阳镇城内村的一块玉米地里,记者看到这里的玉米长势健壮,但很多玉米叶上有虫钻的圆孔。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程聚强说:“种植户已经准备好农药,很快就飞机打药,灭虫防病。”商水县张庄镇周庄村种植大户周卫山今年种植玉米600多亩,种的地全是高标准农田。他说:“高标准农田设施好,排水快,因此,雨后积水很快排完了,没有造成灾害。”走进玉米地,没有泥土黏鞋;看路旁的沟渠,积水也不多。记者到时,周卫山正在地里上肥料。说:“前期因为旱,水浇得不均匀,有的苗长的不好,正好下雨追肥,确保今年玉米大丰收。”“救”玉米要抓住关键“玉米很娇贵,怕旱又怕淹,关键是加快排水,尽快把地里的积水排出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省四优四化青贮玉米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乔江方副研究员说。他解释说,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玉米就生产缓慢、发育不良;地面淹水3天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降低生物量和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要开挖或疏通田头沟、围沟、腰沟和排水渠,做到沟相连、渠联通。受淹的田块尽可能在1~2天内排除田间积水;田间无明水但水分饱和的田块要开沟沥水。千方百计降低土壤湿度。目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均发布了玉米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方案及成灾后补救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加强玉米灾后管理,减少损失。河南农业大学组建了9个秋粮抗灾生产恢复帮扶工作服务组奔赴灾区,指导灾后秋粮生产。在兰考县和商水县,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学林正带领学生在玉米地调研灾后管理、查看病虫害防治情况。他说:“当前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要从‘促’和‘防’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管理,科学施策,真正把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促”是指促进玉米苗由受淹胁迫状态及早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针对绝收农田,及早补种甜糯玉米等生育期短的填闲作物,降低受灾损失。“防”是防治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玉米生长后期病虫的发生和为害。目前,因田间湿度大,加上可能出现的高温,给玉米叶斑病、顶腐病等病害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因此,要早发现早防治,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对可能发病较重的地块,及早追肥提高玉米抗逆能力,并合理使用化学和生物措施及早防治玉米螟等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编辑:陈鑫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