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赵姓赵姓居全国汉姓的第七位,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9%。在扶沟县居第五位,占全县人口的3·56%,约有人。赵姓多为明初山西移民后裔,有直接从山西迁入,也有初迁至周围各县而后再迁扶沟的。较大的宗支有赵沟、湾赵两村赵氏后裔散居全县各地。居住扶沟较早的赵姓应在冷店(今大新河沿刘),北宋时此地是上通汴梁城的运粮河道,已有赵姓在此开食宿饭店,赵姓是当时的皇姓,饭店生意非常兴隆。不巧的是一年冬天过于寒冷,饭店夜里冻死了人,消息很快传开,人称此处为冷店,凡赵姓均迁移别处去了。赵姓居住较多的村庄有湾赵、赵沟、赵厂、赵庄、赵横、赵楼、麻里等,而更多的是散居在其他姓氏村庄里。(一)据湾赵村年3月出土的《赵氏祖坟碑》记载:赵氏先祖宋苗裔,世居连海州。始祖赵俊,生于年2月8日,卒于年4月25日,终年56岁,生二子4女2孙。又称:赵俊兄弟二人避乱迁徙扶沟西二十里许太尉铺世家。另据湾赵村老人赵长庚(年68岁)讲:赵氏始祖赵天泉于明万历年间迁此河湾处建庄故名湾赵村。辈字为:景维宏昌运际熙隆,祚永庆长启嗣方崇,振兴传绍光裕荣宗,经恒汉纬宇华曾生。湾赵村今有赵姓人。民国初年,有一支从湾赵村分居到大李庄冯老村,今有16户60多人。汴岗赵庄赵姓是清朝初期从湾赵村迁来,因会演凤阳花鼓又称花鼓赵村。今有30多户人。据白潭赵横村赵姓称:赵沟村赵姓,始祖是山西洪洞县老官巷人,于明洪武年间迁至扶沟,长兄赵太元,定居城南八里赵沟村,其弟赵太清,定居县西二十里湾赵村。明崇祯年间有一支赵姓从赵沟村分居到白潭镇北头定居,称赵横。如果此说成立,则赵沟村和湾赵村为同宗。汴岗赵林村赵姓,明末从城南赵沟迁此,今有37户人。大新赵厂赵姓于清代中期从赵沟村迁此定居,原村名严厂改名赵厂,繁衍至今已有户多人。魏埠口村赵姓是清中期从赵沟迁来。(二)固城固北村赵姓,始祖于明代中期从鄢陵县张桥村迁来,已有年历史,今有93户人;固南村即有赵姓。(三)吕潭赵庄赵姓,据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扶沟城东卞庄居住,后卞姓乏嗣,改名赵庄。今有户人。(四)江村赵庄赵姓,据清光绪三十三年()所立赵氏家族碑文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到汴梁城东赵家楼。数年后,迁到江村镇南一里暂居。清雍正十三年(),分居到此处建村称赵庄。有一支又分居到支村居住。(五)江村赵横村赵姓,始祖于明末由太康县清集迁到扶沟闸上(今后闸),年与后闸村分治,赵姓迁到河北岸建新村称赵横,今有户人。(六)江村赵楼村赵姓,始祖于明万历年间,从通许县吉岗村迁此建村并盖楼房。今有户人。(七)白潭赵庄赵姓,清顺治年间,从山西迁入钱家庄。按百家姓顺序,赵姓压住了钱姓,钱姓逐年外调,如今只剩下赵姓,遂改名赵庄,今有82户人。(八)摆渡口赵姓,明洪武年间,赵氏五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扶沟,其中四人在摆渡口以摆渡为生,安家落户。五弟到南地窑上学烧盆技术落户。后来发家称烧盆赵村,今有60户人。(九)曹里初庄村赵姓,清康熙二十九年(),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扶沟此地。辈字为:天建国云世洪光广。今有86户人。(十)大新冯家赵姓。清初来自西华县道陵岗赵庄,以下村庄赵姓尚未了解到祖籍来源、何时迁居扶沟及详细情况:吕潭三官庙赵姓约40户人;吕潭东刘庄赵姓;吕潭赵楼赵姓;练寺袁庄赵姓53户人;练寺魏赵庄赵姓,清初从县城南何庄迁此,34户人;柴岗村有赵姓21户93人;汲下村赵姓约50户;韭园李楼赵姓36户人;庙头寨赵姓;,麻里村赵姓户人;七里河赵姓30户人;吕潭南崔庄赵姓25户人;白潭边赵庄赵姓清中期迁来,后并入边庄;盐厂赵姓,辈字为:清学同作阳光天祥景宏。今有34户人。名人骨科名医赵学勤;马头村赵姓34户人;汴岗五所楼有赵姓37户多人;游家赵姓;崔桥何营赵姓,辈字为:起明日则新允。63户人;赵姓历史名人有:赵玄耀,明代举人,工诗善文,有著作传世。(袁鸿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