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给力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这首永久流传的诗篇,在北平慷慨就义。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资料图片 吉鸿昌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出现在小学课本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吉鸿昌出国考察期间,在美国纽约陪夫人邮寄东西时遭到不公平待遇。于是,他找到一小块小木牌,工工整整地写上“我是中国人”5个字,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马路上。这个“我是中国人”的故事感动着众多的中国人,他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外国的种族歧视挑战,不卑不亢。 吉鸿昌将军原名吉恒立,字世五,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年,正在酱菜园当伙计的吉鸿昌偷偷地离开家,投到冯玉祥将军的京卫军左翼第一团当兵,并一步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和共产党员。 年秋,任十六混成旅连长的吉鸿昌在信阳见到15岁的新兵牛建中时,看到没有文化的牛建中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加上自己在军中所受的苦楚,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就萌生了为穷人兴办教育的想法。于是,他回到吕潭省亲时向父母吐露心声:“冯玉祥将军特别注重士兵的文化学习,我在军中吃了不少苦,也大开了眼界。在常德军官教导团毕业后,联想到家乡的兄弟姐妹因为生活所迫,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造成了生活的困难,我就萌生了攒钱办学的念头。办学的宗旨就是让贫穷子弟能够免费上学……” 吉鸿昌将军墙体浮雕资料图片 他对父亲说:“爹,咱一不置地,二不开商店,三不买高楼大厦,要将所有家产都用来创办义学这项伟大事业!”父亲听了连连赞赏。吉鸿昌回军队后,父亲吉筠亭立即在镇上倡议并开始筹办学校事宜。不久,借用吕潭镇陕西会馆西院共13间房的吕北小学成立了。吕北小学第一期就招收了70名学生,聘请有名望的张绍龄等4位有名望的老师在学校任教。学校规定: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供给书籍、文具;家庭特别困难的,还有衣服、鞋袜的特别补助。年,已经是师长的吉鸿昌安排师部秘书郝子固回到吕潭,担任已经由吕北小学更名为中山学校的校长,了结了吉鸿昌内心一直想专心致志办教育的心愿。每次回到家乡,吉鸿昌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中山学校。 年,吉鸿昌又与中山学校校长郝子固及父母商量学校扩大事宜,提出购买贾鲁河北岸的50亩荒地,建设更大更漂亮的校园,接收更多的贫苦子弟免费上学。年,在吉鸿昌将军出任第十军军长并兼任宁夏政府主席时,由北平著名设计师冯欣农设计施工的中山学校新校区开始建设,至年夏季完工。冯欣农在给吉鸿昌的信中说:“世五自奉甚廉,几将所有,用于建校,引乃造福桑梓惠及后人之义举,我等决不辜负你的信任和期望,定将这豫东第一大型学校迅速建成,招收贫穷子弟免费上学。”后来,吉鸿昌又购置校田,捐献固定基金,详定学校管理条例,条例中特别规定:“董事会的吉姓人不准管理经济。” 年11月底,吉鸿昌打败直军姜明玉占领曹县县城后,对为虎作伥、索粮逼款的曹县县长孙光祖罚款元,在城内办了一所小学。年12月,吉鸿昌出国考察之际还是不忘教育。他与夫人胡洪霞抵达哥本哈根访问平民学校时感慨地说:“如果政府重视夜校,予以推广,并给以津贴,发展农业学校,对于中国来说,必将大有益处。” 吉鸿昌父亲去世后,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我们父子是大傻瓜,有钱不置庄田给子孙造福,却大把大把地扔在学校里……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来,当武将的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所以,我想,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把它充公,给国家、老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业?”他还说:“当兵保国杀敌是爱国;庄稼人种好地多打粮是爱国;当学生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同样也是爱国。” 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在殉难前,给他创办的吕潭学校留下遗嘱:“欣农、仰心、遐福、慈博诸先生鉴:昌为时代而死。家中事及母亲,已托二、三、四弟奉养,儿女均托红霞教养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办学校校款,欣农、遐福均悉,并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绅办理。所虑者吾死后恐吾弟等有不明之处,还要强行分产诸君证明已有其父兄遗嘱,属吕潭地方学校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款项,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产也。”吉鸿昌写毕遗书后写下那首永远被铭记的就义诗,高喊“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从容就义。 可以告慰将军英灵的是,吕潭学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如曾任《光明日报》总编的我国著名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欣、原天津市副市长李中垣、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子木、原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林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并在吉鸿昌爱国精神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 80多年过去了,吕潭学校先后被易名为“吕潭完小”和“吕潭中学”。年春,新四军、师途经吕潭,全体指战员在烈士墓前开会纪念。部队首长为学校亲笔题字,将“中山学校”改名为“鸿昌学校”。年,为纪念吉鸿昌烈士,学校改名为“吉鸿昌学校”,并聘请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天津市政协常委吉瑞芝为名誉校长。年,为继承将军遗愿,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吉鸿昌之女吉瑞芝、扶沟县政府及家乡人民筹集资金多万元,将“吉鸿昌学校”由原址搬迁到紧临国道的吕潭镇东,改名为“吉鸿昌职业高级中学”。目前,吉鸿昌学校是一个拥有初中、小学的学校,吉鸿昌小学在原址,于年被扶沟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吉鸿昌将军的这种高尚情怀,穿越时空,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吉鸿昌将军可以安息了! 作者:尚守永(原载于年9月21日《周口日报》6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