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据统计,截至年底,南京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万h㎡,其中大中棚面积达到1.53万h㎡,复种指数为2.0~3.5,每㎡年产值1万元以上,纯收益元以上。但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不平衡性比较明显,连作障碍问题比较突出,产品质量与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在蔬菜绿色高效安全生产重大技术示范协同推广项目的支持下,总结出设施早优西瓜—伏夏菜用甘薯—秋延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1技术要点

1.1茬口安排

早优西瓜1月中旬育苗,2月中下旬移栽,5月中旬上市。菜用甘薯3月下旬4月上旬利用拱棚+地膜冷床育苗,5月下旬移栽,6月下旬开始采收,持续采收到8月上中旬。秋延辣椒7月中旬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春节前后采收结束。

1.2西瓜辅助授粉

早优西瓜栽培,辅助授粉是提质增产的关键。晴天8:00~9:00进行,阴雨天雄花散粉时间迟,辅助授粉时间亦适当推迟。也可以将次日开花的雄花提前取回置于干燥温室中备用,以保证次日雌花在最佳时间授粉。应用蜜蜂授粉,5%西瓜花开放时进棚放置蜂箱,适宜棚温22~28℃,适宜湿度50%~80%,每㎡放置1箱。应注意的是放蜂前10天棚室内外禁用杀虫剂,无籽西瓜禁用蜜蜂授粉。

1.3菜用甘薯增密栽培

平畦增密扦插,以收获前期和中期产量为栽培目标。畦面宽1.8m,厢沟宽20cm,行距×株距为20cm×15cm,每㎡栽插株。第一次采收留6~8叶,促腋芽多发早发,第二次侧蔓及其他子蔓留2~3叶即可。蔓叶生长期,厢沟畦面保持高湿不见明水。天棚(多层覆盖等大棚最外层顶部)可覆盖遮阳网进行嫩化栽培,叶色落黄的,采收后根据叶色,㎡追施速效氮肥5~8kg即可。

1.4病虫害防治

早优西瓜重点防治蔓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病毒病及蚜虫;菜用甘薯重点防治根腐病、黑斑病、蔓枯病和斜纹夜蛾、白粉虱、斑潜蝇等;辣椒前期重点防治猝倒病、病毒病,后期灰霉病、霉污病,害虫重点防治烟粉虱、蚜虫、烟青虫等。病虫害预防为主,绿色防控。

2优势分析

2.1减轻了秋延辣椒部分病虫害

年开展不同种植模式下辣椒病虫害调查试验,对照模式为大面积应用的春提早蔬菜瓜果—秋延辣椒,2种模式的辣椒品种相同,夏季高温季节腾茬清棚深耕晒垡。

由表1调查结果可知,伏夏轮作一茬菜用甘薯,且采用湿润栽培方式,秋延迟辣椒易暴发流行的病虫害为害率均低于对照,根腐病、青枯病、烟青虫、地老虎发生率分别降低0.76、0.64、0.36、0.7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分别为54.28%、57.14%、52.94%、58.06%,效果明显。

2.2提高了单位菜地周年总产

早优西瓜—伏夏菜用甘薯—秋延辣椒种植模式中菜用甘薯主要采收早期和中期产品,8月上中旬腾茬种植秋延辣椒,放弃了后期9月至10月中旬产量,总产量较通常减少~kg/㎡。每个品种采取定点跟踪调查,统计全采收期产量,价格参考南京市商贸局农产品市场信息报表。

由表2可知,早优西瓜单茬产量、产值均最高;菜用甘薯采收期75天左右,产值达到.24元/㎡,超过秋延辣椒的.76元/㎡。伏夏湿润栽培轮作菜用甘薯,产出增加很明显。

2.3提高了单位菜地周年效益

本文生产成本是指早优西瓜—伏夏菜用甘薯—秋延辣椒种植模式在周年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全要素折现的总成本。其中㎡每年土地流转费元,设施折旧费1元,农膜及其他辅材生产成本元,与肥料农药等纳入生产成本核算,能客观反映生产者的实际投入成本构成。因轮作伏夏菜用甘薯是新兴模式,生产上以春提早、秋延迟模式为主,因此土地流转费、设施折旧费和农膜及辅材成本分别摊到春提早、秋延迟2茬中,平均每茬分摊元/㎡,因此菜用甘薯成本仅元/㎡。

近年来,增施有机肥意识增强,普通商品有机肥用量增加,每茬㎡施用2~3t,成本~元,结合生物菌肥和叶面微肥的使用,肥料成本占比增加,西瓜、辣椒肥料成本占其总成本比例分别为33.26%和31.25%。菜用甘薯肥料成本占其总成本比例为16.37%,明显低于其他2茬(表3)。

由表4结果可知,㎡产值早优西瓜菜用甘薯秋延辣椒,但㎡纯收益和现金收益都是菜用甘薯早优西瓜秋延辣椒,尤其是菜用甘薯㎡纯收益显著高于其他2茬作物,即使分摊土地流转费、设施折旧费和农膜及辅材成本,菜用甘薯㎡纯收益和现金收益也分别达到.24、.24元,仍相当可观。

3讨论

早优西瓜—伏夏菜用甘薯—秋延辣椒种植模式有利设施菜地用养结合,具有较好的保育功能。菜用甘薯生长势强,具有耐受干干湿湿、高温高热的生长特性,病虫害较轻,适宜减药减肥生产。伏夏季节南京露地绿叶菜生产困难,病虫害较重,绿色安全叶菜常常短缺紧俏,适度规模生产菜用甘薯,有助于丰富本地市场供给。

年秋季气候适宜蔬菜生产,秋延辣椒供应量较充足,价格偏低,因此效益较低。但辣椒消费群体较大,行情总体趋稳,年秋延辣椒纯收益低并非常态。轮作种植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有所降低,可能该菜地本身连作障碍并不严重,病虫源基数较小,轮作效果容易凸显。由此可见,设施菜地要坚持用养结合原则,不能等菜地“患癌症”再想办法治理,那样效果会大打折扣,成本也大大增加。

作者介绍:

刘胜环,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36

章泳,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田青英,南京市园艺技术推广站

想了解蔬菜栽培技术

欢迎点击图片订阅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年9上半月刊节选

微刊微商城品牌力量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