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两幅图片,你看一下分别是什么药材。 图1 图2 看出来了没有?是不是很像?如果小编不仔细分辨,也可能搞错!因为其形状、质地、厚度、色泽、皮面、皮孔、纹理都相似。告诉你,图1是秦皮,图2是合欢皮。那么,怎么区分二者呢,下面由笔者慢慢道来。 秦皮 1、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osa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julibrissinDurazz.的干燥树皮。夏、秋二季剥取,晒干。 2、性状:分枝皮和干皮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下图:枝皮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皮孔凹陷。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下图:秦皮外表面 下图:秦皮折断面 下图:秦皮内外面 秦皮(主干中部)-皮孔圆形 秦皮(主干上部)-皮孔横长 秦皮-纵向唇形皮孔 (我们都见过铁锨等工具的木把,很多都是去了皮白蜡树的干木,俗称“白蜡杆”。从白蜡杆的光滑度便可知秦皮的内表面了)。 白蜡杆-秦皮内木表面 3、水试: 秦皮:投入温热的水,浸泡片刻,其浸出液在日光下或亮光下,可呈现碧蓝色荧光,浸液上部更为明显。当然,凉水需时间会长一些,也同样有此现象。 下图:秦皮浸出液的荧光-平视 下图:秦皮浸出液的荧光-仰视 下图:秦皮浸出液的荧光-俯视 4、其它 秦皮极易分层,特别是其切片,可见层层的裂隙. 下图:秦皮(干皮)的切片 合欢皮: 1.来源: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julibrissinDurazz.的干燥树皮。夏、秋二季剥取,晒干。 2.性状:本品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下图:合欢皮的外/内表面 3、水试:无变化或略加深。 4、其它: 易纵裂,偶有裂隙。其平整的横切面内外颜色不同,有似山岭起伏状的分界线,在水中浸泡片刻,取出观察更清晰。 秦皮与合欢皮鉴别要点对比 药材 秦皮 合欢皮 部位 枝皮 干皮 枝皮/干皮 形状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 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0.1~0.3cm。 气味 气微,味苦。 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外表面 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 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 内表面 相对深,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几无细密纵纹。 相对浅,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 折断面 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极易分层。黄白色。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 皮孔 灰白色圆点状皮孔 红棕色唇状圆形或横长,皮孔凹陷。 椭圆形横向,皮孔凸起 水试: 浸出液在日光或亮光下,现碧蓝色荧光,浸液上部更为明显。 色不变或略显深 其它 极易分层,特别是其切片,可见层层的裂隙. 易纵裂,偶有裂隙。其平整的横切面内外颜色不同(内深外浅),有似山岭起伏状的分界线,在水中浸泡片刻,取出观察更清晰。 合欢皮/秦皮-内表面对比 合欢皮/秦皮-内表面对比 秦皮(主干下部)/合欢皮-外表面对比 此为年前最后一贴!并致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