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做到专业快速成长,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成长为名师的必有之路。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是站稳讲台的首要条件,只有先站稳讲台,然后才能站好讲台,最后再站上更高的讲台。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的努力和自身的内驱力是内因、是决定因素;而学校的要求及同伴的帮助、名师的指导和引领,是外因和外部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如俗话所讲的“枪头不动,拢断枪杆”。 要引导教师养成课后反思、建模阅读、结构化写作的好习惯,打通上课、阅读、写作的三个通道。只有做到先上好课,通过对课堂改进和优化,才能使课堂精彩,才有什么内容可写;同时,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读的精彩写的更精彩”。只有打通上课、阅读、写作的三个通道,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具体说来如下: 一、站好讲台是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关键 作为教师,上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想做到专业快速成长的话,课堂教学是基础和前提。应首先站稳讲台、然后站好讲台、再站上更高的讲台。把讲台当作“舞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彰显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师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书写教案,中年教师可以写简案,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一定要清楚。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正如俗话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然后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认真实施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并非万事大吉。而课后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其中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问题,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发挥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阵地作用。 当前,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的实施,教师应加强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去着手,努力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应以启发、引导、指导为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学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做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课堂的评价也是必要的,做到及时评价,正确合理,让评价起到激励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让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构建高效课堂。 二、广泛阅读是专业成长的措施和途径 当今时代,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强能力。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要主动开展读书活动,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读书,可以直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快速的进步和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断的、不停的去读书,“书不可一日不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阅读: 1.阅读专家和名师的书籍。“专业阅读,是站在专家的肩膀上前行”。专家和名师的书籍,是他们经验的升华和总结,进行阅读可以快速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 2.阅读教育理论和策略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此类书籍,可以了解当前课改前沿的动态,教育理论和教育策略,熟悉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做法。作为教师,要从书中汲取营养,进行有选择的应用,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阅读科技科普方面的书籍。科技科普方面的书籍,反映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科技知识,又可以了解科技前沿的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为我所用。 4.阅读历史人文社会方面的书籍。阅读此类书籍,可以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又可以了解当今社会的状况,知晓社会发展的进程,便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保证。 三、教育写作是专业成长的必有之路 现如今在中小学校里,绝大多数教师的“说”功和“讲”功还是相当好的,但是“写”有一些欠缺,老师的写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可能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我只要把课讲好就行了,至于写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又不影响教学工作。其实,作为教师,当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理论构建和策略指导,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作以“升华”,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如果你只会教课,不会写作的话,只能是一名教书匠,可能成不了专家和教育家。由此可见,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坚持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 教育写作写什么?如何写呢?教师要善于总结,勤于动笔,坚持教育写作。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中的所想、所思、所悟,及一些体会和感想等,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是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读书心得、工作感悟、工作总结等。只有敢于动手,勇于动笔,坚持不停的写、不断的写,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请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增强,写作水平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曾说过:“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一定要有理论构建,要有著述,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并总结出“学、思、行、著”,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字经”。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下对教育写作的认识和体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先在扶沟县高中任教化学课,走向教学岗位的前几年,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自己加以归纳整理和总结,撰写了一些关于本学科的解题规律、思路方法、经验指导,及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文章,当时在《中学生化学报》、《河南招生报》(现《招生考试之友》杂志的前身)、《中学生学习报》等报纸;及《中学化学》、《中学理科》、《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等杂志,发表化学专业方面的文章,当时已经达到了50多篇。 自从年8月,调入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工作,继续在报纸和杂志发表化学专业方面的文章,同时也在《郑州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一些关于教学规律总结、教育管理、教改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这些都是基础和前提,当教育写作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从事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才能进一步使写作上层次、有质量、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本人主持的“高中化学微型实验研究”科研课题,从市级做到省级,获得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在做课题研究的同时,撰写了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章,发表在《中学理科》杂志上;另外,主编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自己教育写作的亲身经历中,真正体会到了“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可以说教育写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又能指导写作、促进教育写作。当然,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老师们若有可能,一定要做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快速成长。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成长,除了需要打通上课、阅读、写作三个通道外。还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参加培训、进修学习、充电提高、学历提升。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条件,教师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促进专业快速成长。 作者简介:杨长风 郑州市思齐实验中学教师,国家级化学骨干教师,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化学特级教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