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樊家村的大街小巷铺成了水泥路,栽植了绿化树,村头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每到傍晚,路灯明亮,村民在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群众的幸福都洋溢在那一张张的笑脸上。近年来,樊清玉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作风,坚韧、奋斗、奉献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促脱贫,精准扶贫惠民生,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理清思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步入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先进行列。

樊清玉,5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伍军人,周口市扶沟县曹里乡樊家村党支部书记,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自年以来,连续被扶沟县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年被周口市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一路走来,不断获得鲜花和荣誉,这背后的付出,恐怕只有樊清玉自己深谙其味。

一、初心

曹里乡樊家村位于黄泛区腹心,彼时滔滔黄水从村子东边流过,到处一片汪洋,黄水过去以后,留下了一片泡沙、盐碱,种啥啥不成位置又非常偏僻,自古就很穷。加上樊清玉弟兄五个,那时候年龄小,没有劳动能力,负担重,一年到头儿,年年老父亲就为生活发愁。

打那时候起,樊清玉就下定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不光要改变自己家的贫困面貌,还要带领乡亲们一定得走上富裕的道路。

从此以后,他就学习编席、编筐、木工技术,不断地走村串户为老少爷们帮忙,自己也能得到一些收入。后来参军,退伍后通过换届选举,樊清玉被任命为樊家村党支部书记。

当上支部书记以后,樊清玉一直在想:作为一个村的领头人,自己也知道贫穷的痛苦,让乡亲们脱贫致富,也是自己的夙愿!但是,村儿还是这个村,再偏僻,也搬不走;地还是这块儿地,也换不掉。樊家行政村人均耕地少、位置偏僻,传统的一麦一豆种植沿袭了很多年。发展什么产业能使困难群众快速增收致富?怎样让群众接受新的产业,成为樊清玉头痛的事情。

年,扶沟县号召群众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增收致富。樊清玉把县委、县政府的精神首先给“两委”班子传达,就遇到了阻力,他苦口婆心的做通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再给全村群众传达时,引起了很大震动。群众问樊清玉:“发展蔬菜大棚这么好,能赚恁么多钱,你咋不搭大棚?”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年6月,樊清玉开始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建大棚,一时间支书建大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

一个月后,20亩的大棚建成,种植秋茬黄瓜。在樊清玉的精心管理下,当年的秋季,每亩巨型棚黄瓜收入达到元,20亩黄瓜总收益16万元。不但还请了建棚所有的投入,还略有盈余,可以说当年建棚、当年收益、当年还清投资、当年有盈余。同时,在生产时,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在几个月中,樊清玉与蔬菜局的技术员成了朋友,成了电话联系最多的人。他把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4个月期间,一拨一拨的群众到樊清玉的黄瓜大棚去参观、去询问,看到樊清玉的大棚真的赚到了钱,就有了建大棚的想法,这时的樊清玉反倒不激进了,因为大棚生产有很多技术他还没有掌握,盲目发展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于是他引进懂管理、有知识的樊建国、樊富清等村民跟着发展。冬季育苗和管理、早春移栽、春季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销售,他们几个常常通宵达旦。

年早春,巨型棚亩均产黄瓜2万斤,亩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他们几个共种植35亩巨型棚,收入都在50多万元。在一个种植周期中,樊清玉掌握了一整套育苗、种植、防治技术,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协议。樊清玉以较高的经济效益回答了建大棚赚不赚钱的疑虑。

二、使命

各种条件成熟后,樊清玉开始动员全村群众建设蔬菜大棚,走发展蔬菜产业,促群众增收的路子。樊清玉帮助村民樊建国成立了惠民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实施“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采取吸纳贫困户直接建棚生产经营、托管流转贫困户土地并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金、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取得报酬等方式,把合作社作为联系贫困户一条纽带,把资金、技术、利润传导给了贫困户,帮助了贫困户脱贫,同时合作社本身也得以发展壮大,实现双赢。他根据群众的家庭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让蔬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一是贫困户直接种植。对于有劳动力,有能力的贫困户对象,鼓励其发展蔬菜种植实现脱贫。协调银信部门对“蔬菜贷”实行无抵押,无担保。全村及周边48户直接建棚,其中贫困户12户。协调蔬菜贷款50多万元。并为从事蔬菜种植的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使贫困户能种的好,有效益。二是联合经营。对无劳动力,无能力直接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鼓励其与有能力的农户或者合作社合作经营,或将其土地托管给种植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园区。从收益分红或土地流转费中获取较高收入,助其脱贫,全村共有82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联合经营,每户仅土地租金每年每亩达到元,实现了脱贫。三是吸纳贫困户务工。樊清玉带头吸纳无技术或其他原因不愿自己种植的贫困户,到蔬菜园区务工,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报酬比其他工人高10%以上,全村蔬菜园区共吸纳6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每月收入元,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蔬菜的较好效益和樊清玉提供的服务保障,群众发展蔬菜的积极性高涨。樊清玉带领村“两委”成员班子,千方百计调整兑换土地,协调电力、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年流转土地亩,建成曹里乡樊家村高效蔬菜示范园区。目前该村已发展高效蔬菜亩,年产蔬菜吨,年产效益万元,而且吸收本村和外村的名贫困群众就业,每名贫困群众年务工收入达到1.1万元。

樊清玉在发展蔬菜生产中积极探索“支部+协会”的农村党建工作模式,锻造“发展型”、“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樊清玉根据村民建蔬菜大棚多的实际,为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贫困户参与的蔬菜协会。党员干部在蔬菜协会中发挥技术服务、技术指导、销售服务、农资服务等作用,打击非法经营,稳定交易秩序,使贫困群众安心生产、放心销售。樊清玉把蔬菜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行党员干部包片包组帮扶制度,对贫困户搞好生产服务的同时,进行扶贫政策宣传,解决贫困户的困难,让群众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樊清玉和村“两委”班子懂政策、懂经营、懂经济,有致富经验和带贫能力。经过对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培训,全村39名党员中,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党员9户,绝大部分党员都是创业致富的典型,他们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引导者,成为党组织的坚强堡垒。

三、担当

(一)扶贫先扶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樊清玉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针对贫困人员的情况,制定“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对标精准帮扶。村中困难户邵雪峰,不思进取,爱人常年在娘家。樊清玉帮助他找回了妻子,树立劳动致富的信心,动员他建设巨型棚,并为邵雪峰筹集资金4万元,购买竹竿,在扶沟农资批发市场赊来铁丝、塑料薄膜、种子等。在樊清玉的帮助下,邵雪峰的菜棚当年建起、当年生产、当年盈利,一年大棚生产不但还清了赊销的物资,还每亩盈利元,邵雪峰一家迅速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贫困户樊栓成常年在家,无所事事,樊清玉拿出块钱,帮助学习胡辣汤技术。学成后,现在外出开了胡辣汤店,摆脱了贫困。樊清玉通过对贫困户开展蔬菜技术培训和评选出28位“好婆婆、好媳妇”、32户卫生文明户、19名产业致富带头人、成立村宣传队,提升了贫困户的底气和群众的正气,提升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

年夏天,樊清玉与兄长樊清周共同编写了《樊氏文明家训》。有效地发挥了对村民的启迪教化作用。如“树立懿德、人品为先、孝道礼教、君子风范、礼彬忍让、爱幼敬贤、侍奉老者、热心公益、乐施好善、扶危济困、勇于奉献”等内容。他把家训内容印发全村,并在醒目处悬挂,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通俗普及读本。教育村民并带头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村中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朱艳君半夜突发鼻孔血管流血不止,及时向他打电话求救,医院,医院陪护一宿,细心照料,直至脱离生命危险。

(二)扶危济困,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本村村民樊玉春,患有眼疾,双目失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大儿子樊亚川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只有春节的时候能回来几天。二儿子樊亚洲,在外上大学,生活举步维艰,家里经济来源只有国家贫困补助,几亩田地也无人耕种,遇到缺油少米的情况出不了远门去购买;田地里的农活由自己的侄子来打理;二儿子上学生活费和学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对于仅靠国家补贴的收入来扶持二儿子上学,简直是杯水车薪。樊玉春自从患上眼疾,又加上跟妻子离婚,痛苦难耐,对人生感到非常绝望。樊清玉主动上门,苦口婆心劝导他要积极乐观,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打倒,并一边自掏块钱赞助二儿子上大学,又鼓动他身边的亲戚好友,街里乡亲对其进行募捐,总共筹集多元。(村民名单见附件)还帮他筑起了新的围墙。年6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越丽到他家查看时,他动情地给牛部长讲述了樊清玉的无私帮助,引来了牛部长对樊清玉的高度评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贫困户赵丹,家中有70多岁的婆婆,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整天在家看手机闲逛。引进金岭服饰有限公司后,赵丹进入扶贫车间务工,不误接送孩子和照顾婆婆,每月还有多元的打工收入,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贫困户樊合生和妻子郭清菊是一对胆小鬼,外出打工,不敢走远,怕家里的庄稼没人管,孩子不安全,打工怕老板不给工钱,怕老板责怪。总之,每做一件事情瞻前顾后。

知道樊合生胆小,为了让他一家尽快脱贫致富,樊清玉建议他家建大棚,并大包大揽地说:“我给你负责技术、负责贷款、负责销售咋样?”

樊合生说:“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中,我不敢”,郭清菊也说:“爷,您孙的胆你不是不知道,小鸡蛋壳篓,成不了大器,蛤蟆都不敢抓。”

好说歹说,樊合生同意建个5亩的棚,郭清菊逢人便说,这会俺当家的吃了回豹子胆。

在樊清玉的鼓励和帮助下,樊合生终于依靠自身的辛勤劳动,赚了钱,走上了发展蔬菜致富的路子。

樊合生从年11月底开始建5亩的大棚,到年发展到24亩,年,收入高达35万多元。樊合生一家4口,人均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小康的目标。

四、作为

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樊家村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樊清玉带领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地编制了符合该村特殊情况的村级规划,对全村道路建设和人饮消防线路进行了统一的设计规划,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热切盼望的多年难点问题。为全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小小村庄从此旧貌换新颜。

从村级交通和环境方面:对村内基础环境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整体改造,首先,举全村之力,齐头并进,拉直、打通以前就有的歪脖路,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全村道路才有了今日的四通八达,整洁美观。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村集体经济建设方面:引进了金岭服饰有限公司入驻扶贫车间,已接纳工人41名,其中,贫困户人口12人,公司月完成订单1万–1.5万件,月销售额达到余万元,每名贫困户月增收0元。

以文化卫生方面:引进资金40万元建设平米综合性文化广场,绿化村内道路1米,投资万建光伏发电,投资19余万元建成水冲式公共厕所,投资19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一个,改善了该村的卫生环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全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为村民饮水安全提供了保障;清淤渠道米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解决了该村农村灌溉问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在樊清玉的带动下,樊家村蔬菜园区面积达到亩,吸纳6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每月收入元,户贫困户中通过蔬菜产业脱贫的就有户。年,人均年收入达到元,实现整村脱贫,他本人荣获年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樊清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把每一位群众当亲人,谱写出真正属于樊家村特有的脱贫攻坚的新篇章。相信未来他更会坚定目标,坚定脚步,更加有志气,有信心的把抓党建促脱贫,这条路坚持走到底。

通讯员郭华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