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热血男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浴血奋战,舍生忘死;70个春秋过去了,健在的抗战老兵,多已风烛残年。目前在新区范围内,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仅有10余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让我们走近生活在新区的抗战老兵,聆听他们讲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追忆浴血奋战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与故事,应该被更多的人铭记。 孙明贤:战火历练的机枪班班长 档案: 孙明贤,男。出生于年,山东省荣成县人。年5月入伍,年9月入党,历任区中队战士、副班长、荣成独立团一连班长、机枪班长。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二周年纪念章”。现居住于中长街道花园社区。 故事: 孙明贤老家在山东荣成,年5月参加八路军。入伍后,孙明贤成为区中队的一名战士。由于他训练刻苦,冲锋在前,杀敌勇猛,很快就被升为副班长、班长。当兵期间,他比较喜欢研究枪炮,抗战末期,上级给连队调拨了4挺轻机枪、2门炮,鉴于他平时表现突出,连长、指导员一致决定,将机枪班班长的重要职务交给他。由于杀敌勇猛,训兵、练兵成绩突出,他还曾担任过第三野战军9纵队26师特务营营部管理排长、1连排长。 孙明贤一生参加过荣成北海滩、石岛、昌邑、潍县、莱芜、白马关等多个战役战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荣成俚岛的抗日阻击战。 俚岛距离荣成10多里地,物产丰富,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产区。年初,日军派一个加强班准备到俚岛抢粮,大肆搜刮。荣成独立营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部署,时任1连3班班长的孙明贤,主动请缨。虽然独立营军在人数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日军装备精良,正面交锋将带来重大伤亡。鉴于此,孙明贤便带领班战士从正面率先发起佯攻,由其他部队从两翼进行主攻。独立营1连依托地形优势和当地百姓的配合,成功地将日军击退,保住了粮食给养。 于晓海:从拉黄包车到偷袭鬼子据点 档案: 于晓海,男,出生于年,江苏省金坛县人。年入伍,新四军一支队战士,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现居住于友谊街道古城乙区。 故事: 于晓海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给他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碰面不鞠躬行礼要挨打,问路说不知道也要挨打,而挨那些日本兵毒打的却都是7、8岁的孩子。”于晓海说,自己就曾亲眼看到一个小孩被日本兵活活打死在街上。 “对待孩童这般残忍,对待成年人则更是变本加厉。”于晓海回忆说,于晓海父亲的腿被日本人打瘸了,家里房子被烧毁,而那年他只有17岁。为了维持生计,于晓海拉起了黄包车。拉车时最怕遇到日本兵,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一次,于晓海被一个日本兵打了,一气之下,他把黄包车用稻草藏了起来,谁知那个日本兵却找上门来,逼着他拉脚。于晓海拉着这个日本兵一口气跑了20、30里路,当他刚要休息时,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贴着他的耳朵飞了出去,吓得于晓海拔腿就跑,而这只是日本兵拿中国人开心的一种方式。 19岁,于晓海正式加入到新四军队伍中,成为一名通信兵。不久,他参加了一次特别的任务--位于下新河的鬼子据点。接到任务后,于晓海同几名老兵化妆成百姓前去侦察,当时的据点一面靠河,一面临桥,一面有铁丝网隔离,鉴于地形复杂,于晓海和老兵们决定夜里发动攻击。 凌晨1点左右,在排长的带领下,新四军向下新河据点发起攻势,由于前期对敌人的布防和火力侦察有利,新四军耗时1小时,歼灭日军一个班,击毙驻守日军官,将据点枪支弹药一并缴获。 在于晓海的记忆中,打鬼子时,每个人都想使上浑身的劲儿,但军备物质实在太匮乏了。当时每名士兵只发3枚手榴弹,5、6发子弹,为了迷惑日军,背在身上的子弹袋都用苞米秸秆填充。 于晓海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然而让他最为痛楚的不是在战场上的伤痛,而是当兵期间对家人的思念。于晓海说,为了躲避日伪军的追查,不给家人带来灭门之祸,他未告诉任何人,便加入了抗日队伍,从年到年,这一走就是8年。一次他从朝鲜回南京公干时,偶然被二嫂遇到,家中才得知他的音讯。 卢新:13岁随军日行里 档案: 卢新,男,出生于年9月,河南省扶沟县人。年9月入伍,年9月入党,历任勤务员、看护、文工团干事、指导员、协理员、副主任、主任、所长。年1月任沈阳军区金州干休所所长,年8月离休。正团职待遇,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故事: 卢新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白潭镇卢小寨村人,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年,黄河附近地区受灾,家里逃难到了河南永城和安徽亳县交界处,母亲和继父靠干农活难以维持生计,10岁的卢新每天还要外出乞讨填饱肚子,日子很苦。 有一回,卢新碰到了八路军的部队,正赶上部队吃饭,就给了他一些吃的。此后,卢新就跟着部队走了1个月,因为年纪小部队没要他。不甘心的卢新来到亳县一个地方政府的镇公所,要求当兵,镇长和指导员看他可怜就让他留下。就这样,卢新总算如愿参了军。 年5月,日、伪、国民党军队进攻抗日根据地,亳北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委被迫撤往淮北津浦路以东。撤往津浦路的艰苦是卢新所没想到的。地方武装跟着主力部队,一天一夜走了里路。卢新的鞋底被磨掉了,他用绳子绑上继续跟着部队前进。年,卢新到野战军二营六连当了副营长的通讯员。 一次,六连接到消息说,距离50里路的敌占区铁路的沱河据点,有一个中队的日伪军把守,连长便决定,长途行军打掉这个据点。距离据点30里路,队伍快速奔袭,到了据点后却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不好,消息可能走漏了,大家赶紧撤。”多人往回又走了60里路,连长下令休息。可还没等大家舒口气,一声枪响划破天际,六连已被多名日伪军包围。 炮、轻重机枪如泼水般射来,把部队一下就打散了。连枪都没有,卢新在枪炮声中跟着六班长向远处的高粱地跑。没跑多远,一颗子弹擦过六班长的脑门,当时头就皮开肉绽,六班长应声倒下。这时,两个日本鬼子拎着刺刀向他跑来。刚经过六班长旁边,六班长爬了起来牵制了敌人,鬼子拿起刺刀就刺向了六班长的胸口,六班长牺牲了,却为卢新赢得了活下去的宝贵时间。 (文/图石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