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黄淮》,原本是邵帅的失意和离别之作。 那是年的夏天。 在驻马店的一个场子,邵帅一天的演出费是块。 8月份的一天,国内某歌手来这里演出,出场费8万块。 当天,场子里观众爆满。 等歌手上场,邵帅上来,现场的观众走得已经差不多了。 演出之后,邵帅失眠了。 他觉得自己的音乐不会有希望了。 失望和痛苦中,一口气创作了《写给黄淮》。 写完这首歌,邵帅准备在驻马店卖吉他。 8月的最后一天,邵帅将歌曲发在了网上。 随后,歌曲在网络走红。 邵帅的名字,第一次被数以万计的人知道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心花开和无心插柳”。 但不管是失意还是高兴, 邵帅对音乐的喜欢,始终是发自肺腑的。 年,邵帅出生在扶沟县的大新镇。 像所有乡里的孩子一样,如果想走出故乡走向更远的地方, 唯有拼命的学习和考大学。 至于音乐这种艺术,不是他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所能奢望的。 高中以前,邵帅没有音乐梦。 甚至于特没有其他理想。 他一度浑浑噩噩,从小学来到了初中。 再后来,邵帅干脆进了一家技校。 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自己成绩并不好。 因此,努力学习再考学这条路,似乎对他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再后来,邵帅也进入了扶沟县第二高中。 那时候他的成绩很差,全年级的倒数排行榜上,他时常上榜。 改变,发生在高二第一学期后的元旦晚会上。 学生们自己组织演唱活动。 有人唱歌,有人舞蹈,也有人弹吉他。 邵帅就是在那个晚上,被吉他的声音摄魂了。 他也想买一把,可不敢跟爸妈要钱。 那时候,邵帅身上只有块。 钱不够,有的50,有的10块,他就跟同学钱。 凑齐了块,邵帅买了一把最便宜的吉他。 他不敢拿回家,平时就把吉他藏在宿舍。 再后来因为想学琴,他瞒着家里,又和同学借了块。 当时,家里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块。 他花,省下还债。 有一段时间,他从来不吃晚饭, 省下的饭钱,就用来还债了。 借债学乐器,在老师看来,完全是“不务正业”。 好在,邵帅的班主任陈老师,也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 老师允许他学吉他有自己的爱好, 但前提是,要把成绩搞上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陈老师甚至跟邵帅约定, 只要你的名次能够进到全班前几名, 以后每周的阅读和自习课,都能成为他的学习音乐时间。 为了学吉他,邵帅也开始在功课上拼命。 他天天学习到午夜,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就又起床学习。 从高二下学期开始,邵帅的成绩就上来了。 最好的一次考试,他进入了全年级前二十名, 在班里则进入了前五名。 陈老师也兑现了承诺, 允许邵帅在阅读课上去学吉他。 成绩上来后,高三时邵帅的学业也没有落下。 就在高三那年,整个扶沟县有了第一支校园乐队。 邵帅就是乐队成员。 他参加了当年高考。 考完试的第二天,邵帅背着吉他、拖着行李箱、拎着一床被子, 从扶沟坐车去了郑州。 在郑州二七塔附近的乐器一条街上,邵帅开始打工。 期间,他收到了高考分数。 成绩过了二本线,他被黄淮学院录取。 两个月后,邵帅离开郑州,南下驻马店。 大学生涯从此开始。 邵帅一边上学,一边在驻马店卖吉他。 卖吉他除了为学习音乐,也为上大学攒学费和生活费。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邵帅没再向家里伸手要过钱。 第一他想历练自己。 第二,因为学习音乐,家里觉得他在不务正业。 这种情况下,邵帅觉得,一切都得自己扛起来。 有一回,他蹬上三轮,走街串巷卖洗衣粉。 车里还放着一个和老师借的音响。 一边卖洗衣粉,一边唱歌。 既为了赚钱,也为了锻炼自己。 一天下来,邵帅卖了七八十块。 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 母亲也终于渐渐明白了儿子为了理想的付出。 从那之后,家里不再干涉他的选择。 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学习起来的动力就更足了。 年,邵帅大二。 他在驻马店遇到了一个场子,老板一天开他块。 这也算是邵帅,第一次靠唱歌和音乐来赚钱。 刚开始,他满心欢喜。 每晚演出时的观众虽然不多,可邵帅也很知足。 毕竟,驻马店是个小地方。 有钱赚,有人听自己唱歌,邵帅一度很开心。 转变就发生在某歌手来演出的时候。 接下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悬殊的工资对比,给了邵帅很大的刺激。 乐队的键盘手看出了邵帅的心思, 当时就安慰他:人家是原创歌曲,并且出名了。 键盘手的意思,无非是让邵帅把心态放平一些。 毕竟,他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 但是演出后,徘徊在学校的林荫路上, 邵帅的内心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的音乐之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与其选择一条充满荆棘根本就走不通的路, 不如趁早收手。 所以在8月份的那个晚上, 邵帅的真实想法是,将音乐梦从内心剔除。 不过,在回归现实之前,邵帅还是觉得, 应该最后再写一首歌,算是给音乐梦画上一个句号。 于是,旋律开始在大脑中回响。 一首《写给黄淮》,就在他的彷徨、犹豫、自卑、绝望中诞生了。 这是邵帅的收尾之作,但是歌曲发到网上之后, 却成了听众对邵帅认识的开端。 听众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 更不知道他的歌到底想表达什么。 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的内容, 还是引起了大量而广泛的共鸣。 很快,这首歌犹如病毒一般,开始在年轻群体中广为传播。 歌曲在网络平台的播放量,很快过百万、千万甚至上亿。 原本是一首告别之作,却未曾想到,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走红了。 始料未及的邵帅,在当时除了激动, 再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了。 情况发生了逆转,邵帅自然就不会离开了。 接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 邵帅一口气写了14首原创歌曲。 与此同时,《写给黄淮》在年轻人群体中继续流传, 很多人也试图去寻找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有传言说,大学生活开始后,邵帅在校园里, 遇到了一位高自己两届的姑娘。 面对这个来自云南的姑娘,邵帅心动了。 接下来的情况,就跟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 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 有了梦,有了爱情,邵帅一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不过,随着姑娘即将毕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就成为摆在两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姑娘最终的选择是离开,前往远方。 这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关系,也无可避免的要走向分手的地步。 姑娘离开后,邵帅很痛苦。 他把更多的痛苦撒在了自己身上。 邵帅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最终才未能留住心爱的人。 于是,邵帅试图开始创业。 哪怕艰难和失败在前面等着自己,他也不害怕。 他最害怕的,还是珍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柔软。 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她。 然而,害怕还是逐渐变成了现实。 自从她走后,从此再无姑娘的任何消息。 邵帅只能把姑娘藏起来,不再轻易去回忆。 再后来,因为演唱会的那次被刺激, 心灰意冷的他,再次回想起过去和她在一起时的一幕幕场景, 所有的情愫,几乎在同一时刻涌上心头。 最终,他用一种近乎爆发了的态度,创作出了《写给黄淮》。 歌走红了,因为那里面饱含着他的真情实感。 但是,歌曲中表达的思想, 实际上是邵帅自己过往生活的谢幕。 换言之,当听众一遍又一遍去听这首歌, 就是在帮邵帅在回忆过去。 也可以说,是在持续唤醒他内心深处的思念。 世间的事就是如此的奇怪, 明明写的是自己的伤痛,却能以爆红的姿态出现。 但这也恰好说明, 人们内心深处的很多痛苦,实际上是相通的。 毕竟,听歌产生共鸣的人, 很可能最初连邵帅是谁都不知道。 无论如何,凭借这首歌, 邵帅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就大不相同了。 年,邵帅参加综艺节目。 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 播放量再次在网络平台过10亿大关。 而毕业之后的邵帅,自然也成为了黄淮学院的骄傲。 在学院的帮助和保障下,还在年, 邵帅的个人音乐工作室就创立了。 也是在这一年,他举办了全国性的巡演。 郑州、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4座城市, 是邵帅看着中国地图,一个一个找出来的。 邵帅说,他想通过第一次的巡回演出来历练自己。 随后,他又登上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 邵帅的音乐之旅,从此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不过,就在邵帅渐渐走红之际,也伴随着诸多的争议。 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抄袭。 有人在网上公开表示, 说邵帅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抄袭了另外一首歌《一世长安》。 而且,还在年初,相关抄袭的争议就已经在流传了。 甚至还有人说,对于抄袭争议,邵帅曾经在网上有过回应。 隔天,他又把回应给删除了。 抄袭的争议,发生在年巡回演唱之前。 除此之外,也有人从内容方面吐槽他。 有人说他的歌曲空洞,纯粹是无病呻吟。 花块去看他的演唱会,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也有了解内情的人吐槽,说他嘴上口口声声要做音乐, 实际是想赚钱想疯了。 通过校友和粉丝众筹,给他的音乐专辑买单。 而且,又频繁通过自己的网络大号,推广电商平台的商铺。 年,他还试图在黄淮学院开设实体店。 最后,疑似是校友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高。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 非科班出身的邵帅,歌曲的走红,本就有一定的突然性。 在这种局面下,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议并不奇怪。 其次,邵帅现在还年轻,且音乐之旅也是刚刚起步。 对他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而消除争议最好的方式, 就是用作品说话。 换言之,他究竟是音乐界的好苗子, 还是像很多网友说的那么不堪, 一切都还没有定论。 一切还要看他接下来的作品才行。 文 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