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9/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方化祎李昊通讯员金月全图/何梦侠“每所省级示范校、特色校结对帮扶5所同学段的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共享优秀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和教学方法……”9月15日,记者从扶沟县教体局获悉,近年来,扶沟县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教育改革,探索城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乡镇“一体化”办学模式,擦亮高中教育品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破解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通过“软硬兼施”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在城镇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扶沟县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按照“资源整合,试点推行;多样并举,分类推进;‘名校+村小’,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目前,扶沟县小学教育集团参与学校4所,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该县依托扶沟县实验小学,把郑关小学、金海路小学、金塔路小学设为分校区,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进行统一管理。在办学模式上,采用“一校四区三统一”的联合办学模式,即一种办学理念、一个领导班子、一支教师队伍,四校区教学资源统一统筹、管理团队和教师统一调配、四校区的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全方位保障四校区共同成长。在管理架构上,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该校4个校区仅有4个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在校本部办公。校本部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分校不设行政办公人员,实行教师自治。完善教育信息化平台。围绕建立数字校园标杆校、智慧教育示范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立完善学校各项工作教育信息化平台,使管理更及时、高效、公开、公正,最大化发挥数据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扶沟县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河南省教育名片学校”等多项称号。通过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强校在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引领示范,深度合作,跨越发展”的独特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扶沟教育一张靓丽名片。在农村试行“一体化”办学模式。为让偏远乡镇的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学生笑起来、唱起来、画起来、跳起来,自年9月起,扶沟县以白潭、曹里二乡镇为试点,组建“教学联盟”,明确“龙头”学校,率先开展“一体化”办学,以镇(街道)中心小学为依托,向四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辐射,构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运行模式,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体音美教师走教,带动薄弱小规模学校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去年9月,扶沟县教体局在白潭镇、曹里乡试点的基础上,由点及面,在韭园镇、固城乡、练寺镇继续推行镇(街道)中心小学与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办学。此外,扶沟县教体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依托本县示范校、特色校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每校结对帮扶5所同学段的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共享优秀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教学方法等优质资源,不断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目前,该县形成义务教育城镇“集团化”、城乡“一体化”、农村“一体化”的完整办学新模式,促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加快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持续擦亮高中教育品牌,创新职教发展模式。探索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差异化教学。高中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扶沟县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为选课、走班教学新模式铺路架桥。经过实践探索,扶沟高中“3+1”模式教学已成为周口市课堂教学亮点,扶沟二高“6+3”循环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年以来,该县高招本科上线率、上线人数均实现“十一连增”。今年,该县1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人口小县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多的美谈。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落地式”人才。每年5月,扶沟县组织人员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提高社会群众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认识。年以来,该县顺利完成精准脱贫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电子商务培训、中小学师资培训等工作,同时针对新型农民开设月嫂、焊工、电子商务等专业培养培训。强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扶沟县职教中心先后与该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天誉动力、昌茂纺织、豫人木业、微俏科技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推行“订单”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保障。学校定期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企业定期派出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到学校讲课。校企合作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还实现了产学深度对接,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大批“落地式”技术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沟县委书记孙红伟说:“下一步,扶沟县将以优质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创新发展增强教育活力,奋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编辑:李昊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