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扶沟大程书院记

刘豫东

听说周口扶沟县大程书院还是前些天的事情。

那次去太康办事,我和儿子顺路去西邻县扶沟转了转。等参访过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后,看时间尚早,发现高德地图显示附近有个大程书院,这让平时喜欢文史的我决定前往看看。因为,自己老家商丘有个历史上知名的应天书院,睢县还有一座锦襄书院。两年前去赣州,曾参访过当地的阳明书院。但对于大程书院竟一无所知。

儿子开车一路导航,十几分钟左右,来到了位于扶沟城区书院街的大程书院门前。书院门西侧立有一块文保石碑,中间刻有“大程书院”四个隶书大字,原来这座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阴有大程书院简介,大程书院原名“书院”,系宋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程颢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年)至元丰三年(公元年)任扶沟县知县时所建,没想到程颢竟然在扶沟为官多年。现存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知县缪应缙重建,是当地遗留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该书院坐北朝南,自前往后依次为大门、龙门、讲堂、讲堂前两侧分东西文场。望着眼前这座文化圣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驻足书院大门前仰视,只见门庭虽不甚高大却也古色古香。门楣上是书法家陈天然题写的“大程书院”匾额,苍劲有力。两侧门柱上挂有书法家张海撰写的对联,道是:“桐丘栖凤洎水腾龙中州锁钥流芳远;讲院坐风程门立雪北宋硕儒遗泽长”。看来两位书法大家的墨宝为书院增色不少。书院大门东边还挂有扶沟县博物馆的牌子,感觉是一院两用。

书院第二道门名曰龙门,寓意鲤鱼跳龙门。门楣的匾额上是两个空心大字“龍門”。据说在这里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在科举时代,只有大比之年方可开放,以至于每逢龙门开启,附近县的百姓争先恐后携带子孙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带来好运。先前当地“跳龙门”还有许多说法: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跳龙门“福寿康宁”。为了讨个吉利,我为儿子拍了段跳龙门的短视频,祈盼儿子顺利完成学业。过了龙门,只见门两侧各有一棵侧柏,直向云天,犹如两个守护神,看了树旁的铭牌得知树龄均三百多年。两棵树身上还挂有许多祈福的红布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书院东西两侧厢房是专题陈列室,分别为传道化民、红烛事业等。据了解,书院是古代藏书读书和讲学进行综合教育的场所,其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历经一千余年的历史。胡适曾评价说:“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惟书院是赖。盖书院为稳固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书院最大的特点是教给人渊博的学问,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行。至清末全国还遗存书院数千所,但有些著名的书院已经在历史中湮灭殆尽,如丽正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等。就其文化遗产和知名度而言,除了四大书院(嵩阳书院、白鹿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外,还有石鼓书院、东林书院、武夷书院、鹅湖书院、洙泗书院、万松书院等六家书院闻名天下。可以说,这些书院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书院既然同时是博物馆,其中还有当地石刻艺术陈列室,安放有佛教菩萨造像、节孝牌坊石构件,《新建火星廟碑記》《重修文廟碑記》《扶溝縣重置祭器記》和墓誌銘等碑刻,以及“文廟”“為善最樂”“皇帝萬歲”“天開文明”等五个遗存碑首。通过石碑显示,扶沟县当时隶属开封府。看了几个专题陈列室,自己进一步加深了对大程书院的认知和扶沟风土人情的了解。

书院内主要建筑是立雪讲堂,殿内安放有程颢、程颐的塑像,兄程颢端坐,弟程颐站立一旁,他俩像是在探讨学问。大殿内抱柱的对联:“大器晚成大器早成晚成早成皆大器;程门立雪程门霁雪立雪霁雪满程门”。殿内墙壁四周布置有文化展板,分别为《程氏家族简谱》《旷世大儒》《二程理学精要》等内容,犹如一个小型的展览。其中的《程氏家训》里“见不义之财勿取”“勿损人利己,勿妒贤嫉能”等内容,时至今日仍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理当弘扬传承。

扶沟地处豫东平原,古称“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各取一字,故名扶沟。当年程颢在扶沟“尚宽厚、重教化”,倡导“乡必有校”,兴建学校,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当时的书院大门之上,“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自传道授业。并延请其弟程颐来扶沟讲学,天下学子不远千里而至。可以说,书院为二程理学的发源地,程颢“如坐春风”之誉,程颐“程门立雪”之典,历代传送,影响深远。史载扶沟百姓素有“乐诵读、勤耕织、俗善良、励家国”的传统美德,自程颢兴教化民以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人才辈出,像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刑部尚书刘泽深,一代才子江南提学副使李梦阳等。直至清末,扶沟县共出了进士38人,举人人,副榜、拔贡等人,居官者人,可谓人才济济。至近现代,又走出了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我觉得扶沟历史上之所以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大程书院和程颢、程颐功不可没。当然,今日的扶沟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成绩在全市位于前列,称得上薪火相传,赓续荣光。

在我眼里,大程书院就是当地的文脉所在和文化坐标,是厚重扶沟的标志和见证,理应好好保护和宣传,切实发挥其传承国学文化的独有作用。临走前,我特意在立雪讲堂前的程颢塑像旁,让儿子帮拍了张照片,留个纪念。在大程书院里尽管是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但收获颇丰。扶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信,扶沟这方热土在大程书院及二程理学的滋养下,定将厚积而薄发,走向新的辉煌。

-09-03

作者简介:

刘豫东,男,河南商丘人,笔名:流汗的公牛。文学作品曾在《中国医药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焦作晚报》《文化商丘》等报刊发表。

#秋日随记##寻找热爱表达的你##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冰心文学活动##青年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