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乡村振兴新使命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高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决策。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这一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和农民问题。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是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制定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是国之根本,没有乡村的健康发展,粮食、民生、社会稳定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人心所向,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应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这一基础上的提升,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同样是20个字的要求,但在几个方面已经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了调整,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乡村振兴同样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把党支部建设好,特别是选一个好的带头人非常关键。华西村的吴仁宝、大寨村的郭凤莲、韩村河的田雄、刘庄的史来贺、河南西辛庄村的李连成、河北周家庄乡的雷金河、湖北省洪林村的叶昌保、团结村的黄大发、南街村的王宏斌、塘约村的左文学、岩博村的余留芳等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正因为有了强有力的班子和带头人,才使党组织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群众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虽是几十年前讲的,但今天,对我们的各项工作仍有重大指导意义。在我国,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全面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造就千千万万个好的带头人。实践证明,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有了好班长,就能带出小康村,致富一方百姓。去年夏天,我到贵州安顺、毕节等地调研,了解到贵州在农村改革方面出了一些好经验,从“三变”改革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都引起了中央高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