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泛发性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160211/4769988.html

五所楼村委会,位于汴岗镇政府北2.5公里。靠清水河,有大桥通往大新镇坡贾村。北邻是五龙口村,西面是汴岗通往张营村的公路。五所楼村委会辖五所楼、董庄、赵庄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2亩,土壤为沙土、两合土。农田水利设施齐全,排灌十分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辣椒等。本村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本村委会村镇规化合理有序,村镇道路硬化,均为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

五所楼村委会,清代末年属毛桥地方。到了民国时期属扶沟县东区。年解放前后属扶沟县四区(汴岗)年成立人民公社属汴岗公社五所楼大队。年改为汴岗乡五所楼村委会。年乡改镇后仍属汴岗镇。

五所楼小学创办于年,校址在五所楼村。年,建校舍25间,调整了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了教师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取得了可喜成绩。年五年级双科赛获乡第一名,年获乡竞赛总分第三名,普及小学教育曾五次获奖。年,有5斑,学生人,教师12人,校长侯四去。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教室17间,实观了“六配套”。学前班设于年,1班,幼儿40人,教师1人。有滑梯、压板、篮球、跳绳、小骑车等。

五所楼自然村

五所楼自然村,位于汴岗镇政府所在地北2.5公里。五所楼村委会所在地。有4个村民小组,户,人。

村庄呈正方形,村镇规化合理,有多条东西大街与南北巷街相通。道路均为水泥路面,交通便利。房屋分布合理,座落有序,均为砖木结构的民房和水泥结构的楼房。聚落面积平方米,耕地亩,人均2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辣椒、棉花等作物。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

五所楼,历史原名“东焦岗”,因最初焦姓在皮土岗上建庄而得名。

明代中叶,刘姓家族落户此村。而后刘耀环在京城招为驸马。刘耀环不贪图京城的荣华富贵。虽说高官得做,确时时刻刻想念家乡父老,心中的乡土乡情丢舍不下。一心想回家定居。后来就动员郡主二人一同上书朝庭。郡主书中写道要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嫁民间为民妻,愿意跟随驸马回乡定居。朝庭看他们夫唱夫随,决心一定,就恩准了他们的要求。并在庄内修了五所高大的望京楼,便于郡主登高眺望京城。后来此庄以五所楼为名。从此以后男娶女嫁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世世代代沿续至今。

赵姓37户76人,张姓16户47人,罗姓9户47人,余姓3户17人,申姓2户5人,潘姓6户25人,鹿姓3户15人,姜姓9户36人,魏姓8户32人,王姓64户人,杨姓1户4人,陈姓9户41人,刘姓46户人,谢姓2户4人,黄姓2户8人,吴姓1户10人,高姓5户23人。贾姓2户8人,温姓1户2人,李姓1户2人。

王志乐墓碑,比碑于年11月初在汴岗镇五所楼村西地坟内发现。首身一石,通高厘米、宽56厘米,园首,首中间上下竖刻“木本水源”四个经寸书字。碑身正中刻“皇清处士王公讳志乐暨配崔孺人之墓”15个经2寸双钩楷书大字。碑右刻“公之先,古晋洪洞人也。明初,其迁祖兄弟二人同至扶。二居城南五里墩,一居焦家桥东北关帝庙。公盖关帝庙裔也。先茔旧在关帝庙,国初,公由关帝庙迁居五所楼,殁后,子孙卜葬于此,遂于此为始祖云。眷晚生高嵩峰董沐敬颢。”碑左为其子孙立石者名子,末行为“时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十月朔日立石”。

注:乾隆四十二年为公元7年。

超永安:男,汉族,中共党员,年生,原任汴岗镇经联社主任。

王永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年出生,曾任汴岗镇付乡长,现已退休。

王天义:男,汉族,中共党员,原扶沟县经委主任。现已退休。

王千里:男,汉族,中共党员,年生,现任西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指导员。

黄延景:男,汉族,中共党员,年生,原汴岗镇武装部部长,现已退休。

黄延年:男,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周口市人民法院二庭庭长,现已退休。

赵孟元:男,年3月,汉族,年郑州大学毕业,年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武汉工作。

赵学阳:男,年生,汉族,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现四川成都电子信息研究院工作。

余春艳:女,年生,汉族,年毕业于洛阳科技学院。现合肥工作。

王贺:男,年生,汉族,年河南大学毕业,现在郑州工作。

姜欢庆:男,年生,汉族,年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现在北京航天航空有限公司工作。

董庄自然村

董庄,位于汴岗镇政府此2公里。南邻赵庄,东面与温楼村隔河相望,西面是汴岗通往张营村的公路,属五所楼村委会。1个村民组,44户人。其中:张姓3户15人,刘姓27户人,董姓11户48人,罗姓3户19人,均为汉族。村庄呈正形,东西大街和南此巷街相通,路面均为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住房有砖瓦结构的民房和水泥结构的楼房。规划合理,座落有序,聚落面积平方米。耕地亩,人均2亩,土地为沙土、两合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辣椒等。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生活来源。

很早以前,因地势较洼,生长很多柳树,明代宣德年间,罗姓从罗沟迁来定居,其罗姓中有人喜欢画画,更爱画柳树,艺术非凡,较有名气,因此而故名“柳庄”。清代中叶嘉庆年间董姓迁来定居,又叫董庄。

刘亚楠:男,汉族,年生,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现在北京工作。

刘亚州:男,汉族,年生,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罗恒磊:男,年生,汉族,年沈阳化工学院毕业,现在新疆工作。

刘华阳:男,年生,汉族,年山东大学毕业,现在南京工作。

赵庄自然村

赵庄,位于汴岗镇政府北一公里,东面与温楼村隔清水河相望。北面是温楼通往马庄的公路,西面是汴岗镇通往张营村的公路。村庄呈正方形,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十字相交。路面均为水泥道路,交通便利。房屋为砖瓦结构民房和水泥结构的楼房。规划合理,座落有序。聚落面积平方米,耕地面积亩,人均1.6亩。土壤为两合土、沙土。有2个村民小组,户,人,均为汉族。其中,侯姓55户人,董姓20户人,赵姓30户人,杨姓7户39人,王姓1户9人,郑姓1户6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辣椒等,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朝,妄想除掉小王刘秀,自已取代王位。刘秀在众大臣保护之下,逃出京城去南阳投奔大将马伍发兵兴汉,灭莽。王莽得知后带兵紧紧追赶,刘秀人等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一日,天到黄昏时刻来到此地,人困马乏,再也无力前行,刘秀就命人寻找水源安营扎寨。找来一农夫询问,农夫告知村内只有土井一口,水量极少,不够人饮马喝。刘秀大喊,我等要喝水,声音刚落,土井便冒一股泉水出来。刘秀下令靠土井附近安营扎寨,支锅造饭。到了第二天清晨,探马来报,王莽追兵不足三十里。刘秀得知情报后,便传令起兵。命令刚刚传达,有人就发现泉水断流了。这一情况报于刘秀,刘秀言到此泉水是上天赐给灭莽也。忙下令众人等先跪拜上天而后起兵。因为此庄在土井以北,当时叫“北泉村”。到了清代末年,赵姓家族从扶沟西湾赵迁来定居。更名为赵庄。繁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姓赵家族中有人爱唱凤阳花鼓戏,而且小有名气,外地人称“花鼓赵”村。

侯氏家谱序:天下之人,皆有本源,世人未可不思其本,忘而其祖也。盘古至今,国有史,县有志,家不可无谱。以史为鉴,可以兴国,以志为鉴,可以兴民,以谱为鉴可以齐家。探本追宗,木本水源,知疏知亲,长期存谱,给子孙后代怀祖、思宗长期留念。侯氏始祖,于大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扶邑(今扶沟)城西北摆渡口村。始祖三子,皆有官位名望,名称呼、侯、孙。有碑为证。三姓同宗,一藕同生。

明朝年间,九世祖兄弟七人,因战争连年,田园荒芜,由摆渡口移居今城南马村定居。后因生存,兄弟七人又分异乡,天长地久,生齿日繁,人丁增多,据今已有六百余年。居住日异分散,生枝分叶,日异繁繁,以扶沟方园数百里之外。均有我侯氏村庄。互不往来,相见不识,如不重修续谱,相互视如路人。同宗一脉,如泰岳之隔,同世相见,世系不明,尊长莫辨,同宗错乱。引为笑谈。自古以来,文明礼道,论其宗脉,各有序焉。尊老爱幼,有条不紊。为繁衍相传,虽分居遥远,乃属藕断丝连。常言道:“富而后知礼仪,在这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大好时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修谱报本,思源敬宗,造福后代。

续修侯氏家谱,以摆渡口为本。侯寨村九世祖名理国,字宁宇。乾隆巳酉年,遗碑一幢,上部完整,下残缺不全,原碑文为依据。其余六兄弟分居四方,多次寻查,尚无碑文,又无遗书,无入可查,以九世祖18世世人还在,九个村庄仍有遗属往来为依据,其余世系不明不作续补。以世系分明为家,上续二世从世下排。18世---47世序列如下:金、殿、执、臣、礼,永、庆、世、昇、平,勤、俭、家、声、振,廉、明、道、克、成,应、存、忠、孝、志,常、叫、耀、祖、宗。

侯寨村二十二世长孙长安拜题

一九九七年清明节

董喜营:男,汉族,中共党员,年生,原任扶沟县石油公司主任。现退休。

董华兵:男,年生,汉族,西北理工大学毕业,现在解放军某部工作。

侯红伟:男,年生,汉族,年华南科技学院毕业。现在石家庄工作。

(因整理时间仓促,若有失误,请各位乡亲见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