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近日,新华社记者韩朝阳、马骁、何娟一行三人到扶沟县采访调研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马骁是新华社总社国际部的记者,曾长期在伊朗德黑兰驻站。韩朝阳、何娟是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曾做过很多有深度的报道,尤其对农业发展、脱贫攻坚领域等有深入的研究。此次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从国内外的视角调研扶沟蔬菜,进一步宣传扶沟蔬菜品牌,扩大影响,发现基层蔬菜种植户、合作社、专业村等典型,更好地促进扶沟蔬菜产业发展。

采访第一天,三位记者到达第一站南北绿久韭园基地时,已经是中午11点30分,他们不辞辛劳,马上投入工作,与12点钟赶到的基地负责人刘顺德认真交谈。从扶沟韭菜种子全国市场四分天下有其三、刘顺德几十年痴迷于韭菜的研究、太空育种的发展与应用到韭菜发展的未来规划,记者们精巧的设问、合理的引导,刘顺德说出了很多心里话,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气氛融洽,和谐愉快,挖掘出了很多鲜活的新闻素材。

在两天的时间里,记者们先后采访了吕潭乡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曹里乡西吴巨型棚蔬菜园区、柴岗乡梅桥村温室大棚园区、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等。他们轻车简从,进大棚、访农户,一个个蔬菜种植能人、科技示范户、依靠蔬菜种植的脱贫户、蔬菜经济人与记者敞开心扉交谈。有深度的提问、与其他地区蔬菜园区的对比、农民种植户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等课题,展示出新华社记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采访技巧,他们晚上九点多种还在采访,并把当天的采访内容加班加点深夜及时整理。

吕潭乡西蓝花产业的发展给记者和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女老少齐上阵,挑灯夜战无闲人,一天收入二百六,六旬老人成工人,妇女地头跳舞发抖音的新型农民,这些深深吸引着记者们详细采访仔细问。西蓝花产业稳步发展,远销国外,政府因势利导,补贴建起多个冷库,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也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晚上11、2点钟,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的收购基地依然灯火辉煌,三个女人一组,“三个女人一台戏”,妇女成为西蓝花收购的主力军。致富后的脱贫户、致富后的农民自发给村里乡里送去多面锦旗,展示出干群一家的鱼水亲情。

新华社记者此次调研采访,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思路,会让更多的人们更加了解扶沟蔬菜,对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扶沟融媒记者:聂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