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导语:崔颢(hào)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出生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市),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他出身于唐代顶级的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 崔颢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年)考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曾在河东节度使军中任职,亲自断刑狱,也曾担任监察御史。 天宝十三载(年),崔颢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01《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诗题和写作背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他曾在黄鹤楼乘鹤升天,留下了这座名楼。此地空余黄鹤楼,表示仙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楼台。这两句既写出了黄鹤楼的由来和特色,又暗含了对仙人的敬仰和对往事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表示仙人已经飞到了天外,再也不会回来。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示白云在天空中飘荡了千年,还和之前一样。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转换了视角,从高处俯瞰江上的风光。晴川历历汉阳树,表示晴朗的天气下,汉阳(即武汉)的树木清晰可见。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示江中有一座名为鹦鹉洲的小岛,岛上长满了香气四溢的草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回到了诗人自身的感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日暮乡关何处是?表示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烟波江上使人愁,表示江面上升起了烟雾,让诗人更加感到孤寂和忧伤。 这首诗是崔颢以黄鹤楼为题而作的七言律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技巧,描绘了壮丽的江山景色,表现了深沉的情感。诗歌结构紧凑,语言流畅,音律和谐,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02《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岧(tiáo)峣(yáo)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岧峣是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是华山的别称,俯是俯视的意思,咸京是唐代京城长安的别称,天外三峰是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削不成是指这些峰不是人工削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诗人用一个“俯”字表达了自己对京城的不屑和超然,也暗示了自己在华山下的位置和心境。同时,用一个“削不成”来突出华山的神奇和壮美,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和超脱的向往。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武帝祠是指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的祭祀天地五帝之祠,仙人掌是指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是巨灵神所开。云欲散和雨初晴都是写雨后新晴的景象,表现了华山的清朗和明净。这里把武帝祠前的云彩和仙人掌上的雨水都赋予了动态和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诗人用一个“欲”字表达了自己对云散之后所见之景的期待和想象,也暗示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摆脱。同时,用一个“初”字表达了自己对雨后新晴之时所感之美的赞叹和欣赏,也寄托了自己对清新和洗涤的渴望。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河山是指黄河和华山,北枕是指北靠或北依的意思,秦关是指秦代的潼关或函谷关,险是指地势险要或危险的意思,驿路是指交通要道或官道,西连是指西通或西接的意思,汉畤是指汉代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平是指地势平坦或平静的意思。这里把河山、秦关、驿路、汉畤四个名词两两配对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用一个“枕”字表达了河山之于秦关的依靠和保护,也暗示了自己对河山之于国家的重要和忠诚。用一个“险”字表达了秦关的地理优势和战略意义,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担忧。诗人用一个“连”字表达了驿路之于汉畤的连接和延续,也暗示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路旁名利客是指追名逐利的人,借问是指借机询问或反问的意思,何如是指怎样或如何的意思,此处是指华山或华阴县,学长生是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这里把路旁名利客和此处学长生两个概念对立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是崔颢在行经华阴县时所作,以华山为主题,写出了自己对尘世名利的不屑和超然,以及对自然超脱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还融合了华山周围的地理风光和历史古迹,使得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这首诗是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中的佳作之一,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03《入若耶溪》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开头写诗人乘着轻舟,迅速地进入了若耶溪的境界。若耶溪是云门山下的一条清澈的小溪,云门山又是云门寺的所在地。云门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的“云林”指的是云门山上的树林,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和信仰。这两句用了“轻”、“疾”、“已”等字,表现了诗人对若耶溪的熟悉和喜爱,以及他想要尽快到达那里的心情。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写诗人到达若耶溪后,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荡桨游览的情景。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两岸的风景,而是通过自己与鱼鸟、山水的互动,表现了他与大自然的融合和享受。“起坐”写诗人时而仰望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时而俯视溪水中游动的鱼儿,显得十分自由和快乐。“动摇”写诗人用船桨拍打溪水,看着山水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变幻,显得十分天真和有趣。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这两句是诗的转折,写诗人在若耶溪中听到岩石发出的声音和自己说话的回声,以及他感受到溪水中的寂静。诗人没有把若耶溪写成一片死寂,而是通过声音来反衬寂静。“岩中响自答”写诗人听到岩石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期待着它们能够回应自己。“溪里言弥静”写诗人在溪水中说话,虽然打破了一时的寂静,但是话声一停,却使得环境更加显得清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náo)向余景。结尾写诗人对若耶溪中一切事物都感到幽静和美好,以及他停下船桡,欣赏夕阳下的风景。诗人没有具体描写夕阳和风景,而是用“余景”一词来概括。“余景”指的是夕阳将落时留下的一抹光辉和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和佛法的感悟。“事事令人幽”写诗人对若耶溪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幽静和美好,这是他对前面三句的总结和升华。“停桡向余景”写诗人停下船桡,欣赏夕阳下的风景,这是他对若耶溪的最后一瞥和告别。 这首诗表达了崔颢对若耶溪的喜爱和赞美,以及他对佛教境界的追求和感悟。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若耶溪的风景,而是通过自己与鱼鸟、山水、岩石、夕阳等事物的互动,表现了他与大自然的融合和享受。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音律优美和谐,意境深远广阔,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山水田园诗。 总结: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七言律诗《黄鹤楼》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音节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崔颢的诗歌情感真挚深沉,表现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爱和关怀。他的诗歌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