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故乡。县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1.75亩。近年来,该县依托蔬菜生产优势,把发展蔬菜产业与助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蔬菜从业人员达到12.36万人,带动贫困户多户,找准了产业精准带贫的路子。 一、强力推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扶沟县坚持以打造全省第一蔬菜强县为目标,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规模意识、品牌意识,蔬菜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年均产量万吨,产值46.8亿元。发展蔬菜合作社家,千亩以上蔬菜园区12个,百亩以上蔬菜园区个,年育苗量万株的现代化育苗工厂12家,是河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先后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果菜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蔬菜十强县”,年被认定为省级蔬菜农业产业园。“扶沟西瓜”和“扶沟辣椒”先后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扶沟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扶沟蔬菜”被评为全国“果蔬十大知名品牌”。扶沟县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 一是政府全力支持,增强推动力。扶沟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组,组建了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蔬菜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蔬菜产业放到与经济工作同考核同表彰。下发了《扶沟县发展蔬菜产业意见》《扶沟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管理办法》《扶沟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实施方案》,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体制。每年四个县班子领导要观摩各乡镇的蔬菜生产,排名奖励。扶沟县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贫困户建棚和合作社建设亩以上的蔬菜园区进行奖励。每年整合扶贫资金用于蔬菜产业不少于0万元。 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增强支撑力。扶沟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培养多名农民蔬菜技术人员,并聘请河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长年指导蔬菜产业发展。县蔬菜局与中国农大、河南农科院、中国蔬菜研究所、天津黄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及各大农资厂家联合,进行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编写了《扶沟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出版了《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制订了黄瓜类、甜瓜类、番茄类、韭菜、茄子类、辣椒类等技术规程,无偿发放到菜农手中,对移动手机菜农进行定期发送天气预报、管理技术、销售信息等手机短信。 三是健全检测体系,增强公信力。扶沟县对14个乡镇、16个特色瓜菜生产基地的95%蔬菜种植面积进行监测,对重点行政村和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立档案,实行无公害蔬菜生产责任可追溯制度。在每个大棚中悬挂“推荐使用的农药和禁止使用的农药”活页,确保蔬菜生产安全。每周都安排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上的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要求的劝其退出市场销毁。近年来,共配合国家、省、市三级进行了蔬菜检测,检测覆盖面积达到99%以上,合格率%。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蔬菜安全事故。 四是拉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力。扶沟县制定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壮大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个。扶沟县建立了有以河南启芳实业为代表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亩;全县产地市场40多个;有蔬菜经纪人0多名,有蔬菜运输车辆多台(辆),30余座蔬菜冷藏中心(库),增强了蔬菜产品的辐射力。 二、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 扶沟县立足特色蔬菜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采取贫困户种植、联合经营、带资入股、吸纳务工等多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多户从事蔬菜产业发展,年户均增收近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一是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积极引导和鼓励对于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对象,建设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对独自建棚的贫困户,根据不同棚型,分别给予每亩0--元的建棚补贴,对缺少启动资金的贫困户协调扶贫小额贷款进行帮扶,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建棚进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建棚队、技术员、农化员、经纪人全程服务,使贫困户能种的好,卖得出、有效益。近年来,全县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万元,帮助1户贫困户自主建棚亩,亩均年增收元,实现了自主建棚,全家致富。曹里乡西吴村贫困户齐保坤依靠扶贫小额贷款自建大棚18亩,年收入30万元,不但脱了贫,生活有了保障,明年还准备盖二层楼房。 二是联合经营,全家致富。对有劳动能力,无技能、怕担风险的贫困户,通过牵线搭桥,让他们与合作社联合经营。将其土地托管或者租赁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收取每亩-0元的土地租金,还在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蔬菜基地务工。目前全县联合经营户达到户,通过联合经营,实现了一家联合,全家致富。柴岗乡乡梅桥村贫困户梅秋收把6亩责任田与梅园蔬菜合作社联合经营,同时在园区力所能及的杂活,年收入10元。 三是入园务工,全家脱贫。扶沟县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动员到其附近的蔬菜园区务工,每月按务工天数和工作量领取工资,每人每月收入在元以上,最高达到1。目前,全县在蔬菜园区务工的贫困群众达多名,年人均增收近10元。崔桥镇绿韭合作社吸收56名贫困户务工,贫困户从事韭菜的日常管理、包装销售,月收入在-元之间。 四是带贫发展,分红增收。持续抓好28个蔬菜扶贫企业的带贫分红工作,全县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2元。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从年开始带动户贫困户,每年分红元,已经分红83万元。扶沟县遍地红辣椒合作社从年开始带动户贫困户,每年分红元,已经分红96万元。 五是减免种苗,节支增收。全县12个种苗蔬菜基地对贫困户购买蔬菜种苗,优惠10-15%,对特困户购买蔬菜种苗优惠可达20-25%,特别是重点推广的名特新品种,优先免费供应给贫困户。仅年-年,蔬菜种苗基地共减(免)菜农和贫困户种苗达近万株,折合费用达到多万元,实现了节约投资,间接增收的目的。 六是技能培训,志智双扶。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单一培训的方式,每年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20余期,多名菜农和贫困人员参加培训,掌握了蔬菜种植和园区管理技术,16个新品种得到推广,菜农直接和间接增收户均达到元以上。年,印制蔬菜知识和扶贫知识宣传挂历0份、悬挂在群众家中,便于群众学习蔬菜知识和扶贫政策,印制蔬菜实用技术活页15万份,免费发放到群众中。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携手,积极推行“互联网+蔬菜”模式,实现蔬菜产品“线下、线上”双向销售,推动扶沟蔬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县多户贫困户足不出户,仅靠一台电脑实现了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