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1227/4750275.html扶沟圈记录、分享老家的人和事儿... 对于农民而言,种地的事没有哪一件是轻松的,而最麻烦的就是浇地。 在90年代的时候。家里还没有水泵,浇地就需要说好话,凑别人的水泵。最麻烦的就是下水泵和拔水泵。下水泵和拔水泵需要三个人站在青砖石砌成的井沿上,一个人拉绳子,一个人下电线,一个人下水管,每一个人都要用全力配合,稍一不留神水泵就有可能掉到井里去。那几分钟都是屏住呼吸,等听到水进入水泵“咕噜咕噜”的声音,再下放一会,水的深度就差不多了,最后用一个横棍架在井台上,把绳子和电线绑在棍上,再用一根绳子绑在水带和棍子上,防止水带在开水时下滑,而系绳子是一个技术活,不能太紧,紧了出水量少,系的松了,绳子又起不了作用。那时的高压线也是裸露的,需要把架子车的车架架在井旁的电线杆上,然后用竹竿把电线挂到高压线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活,那时候水泵的出水量小,需要浇十四五个小时。早上吃一顿饭,中午简单对付一点,直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拖着一身泥泞和疲惫,回家吃口热饭。 后来家里买了一个水泵,下水泵也半机械化用绞井架,只需要两个人了,一个人手摇井架,另一个人下电线和水管,虽然相比前些年要方便很多,但是也要早早的起床,去占领井台,五六点天麻麻亮的时候,爸爸就叫醒迷迷糊糊的我,抱水管,跑腿送东西,那时农村还经常的停电,就在井旁安一个电灯泡,这样就可以随时的知道停电或者是来电,因为有时候一停就是大半天,很是耽误时间。新式的水泵的出水量也大很多了。只需十个多小时就可以浇完了。在春季浇小麦还好一点,最害怕的就是三伏天浇玉米,在玉米地里面穿梭,玉米叶子,把胳膊拿的一道一道的红印,有次妈妈在地里差点中暑了。 现在就好很多了,村里的地里打了好几口新井,并且架设了大功率的水泵,直接在电房插卡通电,井井通电惠民政策,通过实现农田灌溉智能化,提升机井灌溉效率,更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国家对农村,农业也是很
|